时间: 2025-04-27 14:4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7:13
金翠画屏山。万髻千鬟。桃源楼阁五云间。
恨杀芙蓉城下客,不借青鸾。
风雨杏花残。芳意都阑。
一灯孤影小窗间。绣被熏来香欲尽,只是春寒。
这幅美丽的画面如同金色的山峰,装饰得如同多彩的屏风,万千发髻如同千般妆饰。桃源的楼阁在五彩的云端间,令人向往。
我对那在芙蓉城下的游子感到无比怨恨,为什么不借给我那青色的鸾鸟,带我去追寻。
风雨中,杏花已经凋零,满园的芳香也已尽散。
小窗间,一盏孤独的灯影摇曳,绣被的香气即将散尽,只因春天依旧寒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柱,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在诗词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擅长词。元好问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金朝时期,作者通过描绘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离别的思念以及对春寒的无奈。诗中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困惑。
《浪淘沙令》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桃源图景。然而,这样的美好并未能掩盖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篇的“金翠画屏山”和“万髻千鬟”既展现了理想中的美丽,又暗示了那种美好是遥不可及的,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夹杂着深深的惆怅。
接下来的“恨杀芙蓉城下客”,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怨恨,突显出一种情感的张力。而“风雨杏花残”,则将自然的凋零与个人的失落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最后的“一灯孤影小窗间”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无法实现的悲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透过自然的描绘,传递出个人的孤独与思念。诗人在美丽的景色中感受到深深的惆怅,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词汇: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愿望
B. 离别的悲伤
C. 春天的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填空题: 诗中描绘的“金翠画屏山”表明了诗人对__的向往。
判断题: 诗中“风雨杏花残”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