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7:10
乞得禅房半日留,
卧看岩雨泻清沟。
浮云岂是尘中物,
又逐秋风天外游。
向寺庙请求在禅房停留半天,
躺在床上看着山岩上的雨水流淌入清澈的沟渠。
那浮游的云朵难道是凡尘中的物件,
它们又随着秋风去往遥远的天际。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风格多呈现出淡泊明志的气质。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在大宁寺的一个雨天。他向寺庙请求短暂的留宿,借此机会沉浸在自然与心灵的宁静中,反映了他对禅意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扰的超脱。
李弥逊的《大宁以雨复留借榻老僧禅室》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乞得禅房半日留”,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对静谧生活的渴求。通过借宿老僧的禅房,诗人得以暂时逃离尘世的喧嚣,享受片刻的安宁。
接下来的“卧看岩雨泻清沟”,描绘了雨水从岩石倾泻入清沟的自然景象,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雨的清澈与岩石的沉静相得益彰,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和谐的自然法则。
“浮云岂是尘中物”,则引发了诗人对浮云的哲学思考。浮云在高空中自由漂浮,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对世俗物质的淡薄和对自由的向往。最后一句“又逐秋风天外游”,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由的状态,浮云随着秋风游荡在广阔的天空,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洒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内心对宁静与自由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人请求在何处借宿?
诗中描写的雨水流向哪里?
浮云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