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宫词(十二首)》

时间: 2025-05-02 19:16:19

诗句

蛾眉颦处不胜秋,长带芙蓉小苑秋。

肯为君王通一笑,羽书烽火误诸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16:19

原文展示:

蛾眉颦处不胜秋,长带芙蓉小苑秋。 肯为君王通一笑,羽书烽火误诸侯。

白话文翻译:

她的眉头轻皱,秋意浓重难以承受, 长裙上绣着芙蓉,在小苑中显得格外秋意。 她愿意为君王传递一丝笑容, 却因战报和烽火,误导了诸侯。

注释: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的眉毛。
  • 颦:皱眉。
  • 不胜秋:难以承受秋天的凄凉。
  • 芙蓉:一种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美女。
  • 羽书:古代用鸟羽装饰的紧急文书。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误诸侯:误导了各地的诸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约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宫词(十二首)》是杨维桢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宫廷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宫女的哀怨和对战争的无奈。诗中通过宫女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宫廷生活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宫女的内心世界。首句“蛾眉颦处不胜秋”,以秋天的凄凉来比喻宫女的哀愁,形象生动。第二句“长带芙蓉小苑秋”,则通过芙蓉花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氛围和宫女的孤独感。后两句“肯为君王通一笑,羽书烽火误诸侯”,则揭示了宫女的无奈和战争的残酷,她虽愿为君王传递一丝笑容,但战争的烽火却误导了诸侯,显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事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蛾眉颦处”和“不胜秋”表达了宫女的哀愁和秋天的凄凉。
  • 第二句用“长带芙蓉”和“小苑秋”进一步描绘了宫女的孤独和秋天的氛围。
  • 第三句“肯为君王通一笑”显示了宫女的无奈和愿望。
  • 第四句“羽书烽火误诸侯”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蛾眉”比喻女子的眉毛,用“芙蓉”比喻美女。
  • 拟人:将秋天的凄凉拟人化,使之成为难以承受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宫女的视角,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哀怨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事的交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蛾眉:细长的眉毛,象征女子的美丽和哀愁。
  • 芙蓉:美丽的花朵,象征美女和孤独。
  • 羽书烽火:象征战争和紧急情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蛾眉颦处不胜秋”中的“颦”是什么意思? A. 微笑 B. 皱眉 C. 闭眼
  2. 诗中“长带芙蓉小苑秋”中的“芙蓉”象征什么? A. 美女 B. 孤独 C. 秋天
  3. 诗中“羽书烽火误诸侯”中的“羽书”是什么? A. 普通书信 B. 紧急文书 C. 装饰品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闺怨》:通过宫女的视角,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哀怨。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闺怨》与杨维桢的《宫词(十二首)》都通过宫女的视角,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哀怨,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杨维桢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元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乔职方赴阙 湘阴舜妃庙 次韵杨子寿同浦太守游顾园四首 其三 自上杭旧县乡至永安湖口司无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顿甚劳途中书此遣怀 常熟游兴福寺 乙未咏梅 元日罗子印冈以诗见寄次韵答之 题张敬仲寒岩瀑泉 永新谈汉卿求筠坡书院诗用诚斋之韵之意而推广之 居榕城三日写其风物得八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癶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合时宜 崭露锋芒 章武 卑己自牧 香火院 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虚度光阴 心寒胆战 气侠 烂若披掌 趼趾 母字旁的字 包含嫌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