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0:28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作者: 毛珝 [宋代]
顾曲多情,寻芳未老。
一庭风月知音少。
梦随蝶去恨墙高,
醉听莺语嫌笼小。
红烛呼卢,黄金买笑。
弹丝踮踩长安道。
彩笺拈起锦囊花,
绿窗留得罗裙草。
这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与渴望。作者回忆起年轻时的情感,尽管时光流逝,心中依然充满了对花草和春光的向往。在这个花园内,知音却寥寥无几,梦境如同随蝶而去,无法逾越高墙,醉听黄莺的歌声,却又觉得空间狭小,难以尽兴。红烛点亮,黄金换来欢笑,这一切都在长安的街道上流淌。彩纸上写满了美丽的词句,窗前依然留存着那段美好的回忆。
毛珝,字仲明,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
《踏莎行》是毛珝在抒发对青春和自然的怀念中创作而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感性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开头两句“顾曲多情,寻芳未老”,便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的感慨,尽管时光在流逝,但心中那份对美的追求从未减弱。接下来的“梦随蝶去恨墙高”则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梦境如同蝴蝶般短暂而易逝,而高墙却阻隔了前行的道路。接着“醉听莺语嫌笼小”通过对黄莺歌声的沉醉,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对局限的抱怨。最后,诗词以“彩笺拈起锦囊花,绿窗留得罗裙草”收尾,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藏与留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柔的怀旧。
本诗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局限的无奈,情感真挚且富有层次感。
“梦随蝶去”中的“蝶”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短暂的美好
C. 生命
D. 所有选项均是
“红烛呼卢”中的“红烛”意指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生命
D. 所有选项均是
本诗表现了对什么的怀念?
A. 自然
B. 青春
C. 友谊
D. 所有选项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