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凌歊台送韦(一作韩)秀才》

时间: 2025-05-02 15:08:27

诗句

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岩阴,野蚕成茧桑柘尽,

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8:27

原文展示:

《凌歊台送韦(一作韩)秀才》
作者:许浑 〔唐代〕
云起高台日未沉,
数村残照半岩阴。
野蚕成茧桑柘尽,
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
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递故人去,
一夜月明千里心。


白话文翻译:

云彩在高台上升起,太阳尚未落下,
几村的余晖照耀着半边岩石的阴影。
野蚕已经结茧,桑树和柘树上的叶子也都落尽,
溪边的鸟儿在引导小雏鸟,蒲草和稗草生长得很深。
船帆在水面上轻轻摇曳,投向那遥远的河岸,
钟声在前方的树林中隐约传来,听不真切。
故乡遥远,老朋友已离去,
今夜明月高悬,千里之外我的思念如潮。


注释:

  • 凌歊台:高处的台子,通常用来观景或送别。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桑柘:桑树与柘树,均为古代重要的农作物,桑树多用于养蚕。
  • 溪鸟引雏:溪边的小鸟在带领雏鸟,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
  • 帆势依依:船帆在水面轻轻摇曳,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船只的动态。
  • 钟声杳杳:钟声隐约而远,不易听清,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月明千里心: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千里,表达了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渊,号山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诗歌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合了现实与梦幻的感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好友韦秀才之际,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送别是一种常见的古代文人活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


诗歌鉴赏:

《凌歊台送韦秀才》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情感抒发的送别诗。诗的开篇用“云起高台日未沉”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接下来的“数村残照半岩阴”,则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野蚕成茧桑柘尽”,展现了自然界的轮回和生活的常态,而“溪鸟引雏蒲稗深”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活力。这里的鸟儿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暗示着生活的延续与希望。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两句,通过描绘船帆和钟声,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仿佛在告诉读者,离别的时刻已近,再美的景色也无法弥补心中的失落。

最后两句“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诗人借月明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思念,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起高台日未沉:高台上云彩升起,夕阳尚未落下,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
  2. 数村残照半岩阴:几处村庄的余晖照射在岩石的阴影中,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温暖。
  3. 野蚕成茧桑柘尽:自然界的景象,野蚕已经完成了结茧的过程,桑树和柘树的叶子也已落尽,暗示着时光流逝。
  4. 溪鸟引雏蒲稗深:溪边的小鸟在引导雏鸟,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与温情。
  5. 帆势依依投极浦:船帆在水面轻轻摇曳,投向遥远的河岸,暗示着即将离别。
  6. 钟声杳杳隔前林:钟声隐约而远,营造出一种寂静而遥远的氛围。
  7. 故山迢递故人去:故乡遥远,老朋友已离去,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
  8. 一夜月明千里心:明亮的月光照耀千里,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来,情感真挚而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起”“帆势”等比喻,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象。
  • 拟人:溪鸟引雏,赋予动物情感和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离别时的思念与感伤,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过往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不定,也暗示着离别的情感。
  • 余晖:象征着温暖和宁静,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
  • 野蚕: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 船帆:象征着行进与离别,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许浑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野蚕”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生命的轮回
    • C. 友谊
    • D. 自然的美好
  3. “钟声杳杳隔前林”中“杳杳”是什么意思?

    • A. 明亮
    • B. 隐约
    • C. 悲伤
    • D. 嘹亮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许浑与王之涣:两位诗人在自然描写上的细腻程度相似,许浑的《凌歊台送韦秀才》侧重于人事、情感的抒发,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更注重气势和壮阔的自然景观。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感受到离别的情感,也被自然之美深深打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十一首 其八 浣溪沙 其一 乌溪沙营大雨 浣溪沙 浣溪沙 晚发见微雪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初夏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春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虎头虎脑 万门千户 欠字旁的字 正夫 耕者有其田 力字旁的字 口北 规开头的成语 跃跃欲试 倒胃口 呼之即至,挥之即去 远海 韋字旁的字 断线鹞子 小字头的字 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