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葛溪驿》

时间: 2025-04-25 15:00:23

诗句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00:23

原文展示: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白话文翻译:

月亮缺损,昏暗中时光慢慢流逝,灯光闪烁,照亮了秋天的床铺。
病体使我感到风露的寒意最为明显,归家的梦中却不知道山水有多遥远。
坐着感受岁月的流逝,听那慷慨的歌声,站起身来望向天地却只见凄凉的色彩。
蝉鸣声更扰乱了行人的耳朵,正当树下的梧桐叶已经半黄。

注释:

字词注释:

  • 缺月:指缺失的月亮,形容月亮的缺损状态。
  • 昏昏:昏暗的样子,形容天色暗淡。
  • 漏未央:漏指时光流逝,未央即未结束,表示夜晚还未结束。
  • 明灭:形容灯光的明亮与暗淡交替。
  • 风露:指秋天的风和露水,通常带有寒意。
  • 归梦:指回家的梦,表现一种思乡的情感。
  • 岁时:岁月的时光。
  • 色凄凉:指自然景色的凄凉,通常与秋冬有关。
  • 鸣蝉:蝉的叫声,常用以表现季节的变迁。
  • 疏桐:指稀疏的梧桐树,象征秋天的萧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归梦”可理解为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情感。梧桐树在古诗中常用作悲秋的象征,代表着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之,晚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及改革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倡导变革,致力于国家的富强与民众的福祉。王安石的诗歌作品多反映现实社会的苦乐,风格清新、深刻。

创作背景:

《葛溪驿》写于王安石晚年,时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诗人因病常感到身体的虚弱和心中的孤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葛溪驿》是一首充满了秋意和思乡情的诗作。王安石通过对缺月、昏暗、灯光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开篇的“缺月昏昏”与“漏未央”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理状态,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惆怅。

接下来的“病身最觉风露早”,诗人将身体的虚弱与秋天的寒意相结合,生动地表现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归梦不知山水长”一句则加深了这种思乡之情,诗人似乎在梦中也被遥远的山水牵绊,无法自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岁时歌慷慨”与“天地色凄凉”的对比,展现出即便是感受到豪情壮志的歌声,依然无法掩盖这份深深的凄凉感。最后一句“鸣蝉更乱行人耳”将自然界的声音引入其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困扰与烦躁,梧桐叶的黄落则象征着凋零与离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缺月昏昏漏未央:月亮缺失,天色昏暗,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尚未结束,给人一种无尽的孤独感。
  2. 一灯明灭照秋床:灯光闪烁,照亮了秋天的床铺,反映出诗人在秋夜的孤寂与无奈。
  3. 病身最觉风露早:病痛的身体更加敏感于秋天的寒冷,表现出诗人的脆弱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4. 归梦不知山水长:梦中归家却不知山水的遥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的渴望。
  5. 坐感岁时歌慷慨:坐着时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听到外界的豪情歌声,形成一种对比。
  6. 起看天地色凄凉:站起来望向天地,却只见一片凄凉,表现出内心的失落。
  7. 鸣蝉更乱行人耳:蝉的鸣叫声扰乱了行人的耳朵,象征着烦躁的情绪。
  8. 正抱疏桐叶半黄:正当梧桐树叶已经半黄,暗示着秋天的来临与凋零,增添了诗的愁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缺月”比喻内心的孤独。
  • 对仗:如“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形成优美的音韵。
  • 拟人:如“鸣蝉更乱行人耳”,赋予蝉以人的情感,使得自然与人的感受紧密相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展现了浓厚的秋意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缺月:象征孤独与失落。
  • 秋床:暗示季节的变迁与岁月的流逝。
  • 风露:体现寒冷与生命的脆弱。
  • 归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鸣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烦躁的情绪。
  • 疏桐:代表秋天的凋零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缺月”主要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快乐
    c) 富饶

  2. “病身最觉风露早”中,诗人感受到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快乐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a) 失落
  2. b) 寒冷
  3. a) 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葛溪驿》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表现个体的豪情与洒脱,而王安石则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愁绪与无奈。两者角度不同,情感深度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王安石诗文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宋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惜红衣· 惜红衣 残荷和江子愚 惜红衣 秋晓与钱珊舟三潭观荷 惜红衣 惜红衣•楚中午日同赋 惜红衣·和六和辞郑大登高约韵。郑园高不可攀,余亦惮行。登高而怯高,老可知矣 惜红衣 送中央在港考选海军新生飞渝入学,和白石 惜红衣 题姚苏卿表弟观荷图 惜红衣 苦热。用白石词韵 惜红衣 和家兄赋荷花紫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非我族类 积甲如山 养由 饥寒交凑 斜仄 提头 漳汝 风尘之变 白字旁的字 偃革为轩 爿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二满三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