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2:24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着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在傍晚的晴空下,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明月,清风穿透着如洗的月光。我感到翠色的帐子里逐渐生起了秋思,天气也渐渐变得微寒。落叶敲打着窗户,西风驱散着庭院的宁静,让我无法安睡,只好起身。更漏时滴水声如泣,忧愁在心中泛滥,所有的情感都因离愁而涌现。天怎么会知道当时那一句话的重负,让我十分牵挂。夜长如岁,分明在枕边,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烛光暗淡,酒醒过来,才发现原来又是在梦中。醒来后披衣独坐,心中有万种情感难以释怀。如何才能再见她,重温那云雨之欢,再整理那遗留的香被。恳请上天发愿,从今往后永不相弃。
作者介绍: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少逸,宋代著名词人,以其词风婉约、细腻著称。他的词作品大多偏向于抒情,常常描写离愁别绪、爱情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正值晚秋时节,正是思念之情最为浓烈的时候。秋夜的凉意与落叶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引发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逝去爱情的深思。
《十二时(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独自思念的情景。诗的开头以“晚晴初,淡烟笼月”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风透蟾光如洗”的描写,表现出月光的清晰,进一步引导读者进入诗人内心的思绪。随着秋意的渐浓,诗人感受到“微寒天气”,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暗示,体现了秋夜的凄清与孤独。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中,落叶的声音与西风的呼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强了诗的哀伤感。接下来的“更漏咽滴破忧心”,更是通过滴水声传达出内心的焦虑与忧愁。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景象中,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对离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一种孤独、无奈与渴望的复杂情绪。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坐于烛光下,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许,反映出一种对爱情的执着与不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离人的思念与对秋夜孤独感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西风满院”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温暖的春风
B. 凄凉的秋风
C. 寒冷的冬风
诗中“更漏咽滴”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平静
诗人希望与离人重聚的情绪表达在诗的哪一句中?
A. 睡觉来披衣独坐
B.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
C. 烛暗时酒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