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50
野炊猿藤径树下
作者: 杨万里〔宋代〕
径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
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
苔锦银枪灶,芦茸玉帐毡。
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
这条小径曲折狭窄,旁边再也没有空地,树林间忽然开阔,看到了一片蓝天。
枫树在远处显得分外明亮,黄叶在微风中暗暗伴着泉水的声响。
苔藓像锦缎般铺在灶台上,芦苇像玉帐一样覆盖在地面。
军中古乐悠扬动听,希望能与这自然山川共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尤其是“从军古云乐”,暗指与士兵生活和自然的融合。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闻名,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注重生活的真实感受。
创作背景: 该诗成于作者放逐期间,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寻找乐趣和自由的心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托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野炊的场景为主线,结合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首句“径仄旁无地”描绘了一条曲折的小路,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幽静与宁静,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中,丹枫的鲜艳与黄叶的淳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季节的变迁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赋予了每一个自然元素以生动的生命,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沁人心脾的秋风和清澈的泉水声。
最后两句则将诗的主题提升至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军旅生活的反思。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潜藏着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丹枫”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美丽
C. 夏天的热烈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苔锦”在诗中用来描绘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自然的美丽
C. 军旅的乐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人情,而王维则倾向于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表达方式。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