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57
作者: 张翥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富贵危机解杀身,是非千古付樵人。
当时长史魂应悔,不向山中只负薪。
这首诗的意思是:富贵的危机往往使人身陷险境,历史上的是非纷争最终都归于樵夫。那些曾经身居高位的长史,想必会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为什么不隐居山林,安静地挑着柴薪呢?
典故解析:
“樵人”是指砍柴的人,古时隐士常以此为生,象征简单和宁静的生活。诗中提到的“长史”则暗含了古代仕途的风险与无常,反映了对权势地位的反思。
作者介绍:
张翥(约1260-1320),元代诗人,字子璇,号紫崖,山西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常表现出隐士思想和对世俗权力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权力斗争频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樵人和长史的对比,表达对权位和富贵的不屑,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开头以“富贵危机解杀身”引入,直接指出权力与财富所带来的威胁,暗示在仕途上攀登的艰险与最终的无奈。而“是非千古付樵人”则传达了历史的纷争与名利的无常,似乎在告诫人们,最终的历史评价往往与那些平凡的人相关。接着,诗人通过“当时长史魂应悔”表达了追求权位者的悔恨,强调隐士生活的自由与宁静,更是对追名逐利的反思。最后一句“不向山中只负薪”则是总结,表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对长史与樵人的对比,突出权势的虚幻与隐士生活的真实。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在于对权利与财富的反思,强调宁静的隐居生活比追逐名利更为重要,富贵之路不可盲目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樵人”代表什么?
诗人对“长史”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翥与陶渊明均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张翥更强调对历史与权力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