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4:20
侧犯
袁去华 〔宋代〕
篆销余馥,烛堆残蜡房栊晓。寒峭。看杏脸羞红尚娇小。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闲绕。翠树底支颐听啼鸟。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音信杳。最堪恨归雁过多少。困倚孤眠,昼长人悄。睡起依然,半窗残照。
这首诗描述了清晨的宁静与孤独。余香淡去,烛光残留在房间的角落,窗外已是清晨的寒气。看那如杏花般娇羞的面庞,似乎还带着红晕。院落里静谧无声,只有蜜蜂在游荡,池水轻轻摇曳。闲适地倚靠在翠绿的树下,听着啼鸟的鸣叫。春光即将逝去,愁绪在心头萦绕,音信如烟,杳无音信。最让人痛恨的是归雁的飞过,它们带走了多少思念。孤独地倚靠着,白天漫长,心中寂静无声。醒来后依旧是半窗的残阳。
作者介绍:袁去华,宋代词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词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清晨,诗人在独处时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流逝,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思念。
这首诗以清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光的惋惜。开头的“篆销余馥”与“蜡房栊晓”交织出一幅淡雅的画面,烛光的残留与香气的消逝象征着过往的美好已经逝去。而“寒峭”则强化了清晨的寒冷,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凄清。
“看杏脸羞红尚娇小”一句,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着青春的娇嫩与脆弱。接下来的“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生活气息,蜜蜂在院落中飞舞,绿水荡漾,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然而,随着“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诗歌的情感逐渐转向,春光即将流逝,愁绪随之而生。归雁的飞过更是加重了这种思念的情感。“困倚孤眠,昼长人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白天漫长,却无人与之相伴,真正的孤寂使得人更加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春光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思,令人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峭”主要指的是什么?
诗中“音信杳”表达了什么情感?
“困倚孤眠,昼长人悄”中的“孤眠”暗示了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