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48
原文展示: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飞鸟还在啁啾鸣叫,何况那哀伤的笳声带着边塞的愁苦。青冢中埋藏的灵魂不知道是否会再返回,翠绿的山崖上留下的遗迹又是为了谁呢?自古以来美丽的容颜总是成为身心的负担,吃肉的人又有谁能为国家谋划呢?走在路上的人至今只能空自叹息,岩石上的花草依然在春秋中生长。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香山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词闻名,特别擅长词赋。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历史的感慨。诗作中的情感饱满,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飞鸟、笳声、青冢、翠崖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诗的开头“故乡飞鸟尚啁啾”便引入了故乡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与亲切感。然而,紧接着的“何况悲笳出塞愁”则将情感转向哀伤,笳声的悲凉与远离故乡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则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青冢象征着死亡,而翠崖上的遗迹则令人反思人活于世的足迹与遗留的价值。最后几句“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叹息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整首诗既有对故乡的怀念,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哲理性与艺术性兼具,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青冢埋魂”中的“青冢”指的是什么?
“何况悲笳出塞愁”中的“悲笳”表示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玉颜”主要指代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