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蝴蝶儿 效张泌》

时间: 2025-05-07 06:31:02

诗句

金缕衣。

绿杨枝。

晓寒梳洗下楼迟。

远山双黛低。

解辫添香剃。

分杯递口脂。

此情惟有两人知。

怎生忘得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1:02

原文展示:

金缕衣。绿杨枝。晓寒梳洗下楼迟。远山双黛低。解辫添香剃。分杯递口脂。此情惟有两人知。怎生忘得伊。

白话文翻译:

金色的缕衣,绿柳枝条。清晨的寒风中,妆洗打扮下楼显得有些迟缓。远处的山峦如黛,低低地耸立。解开辫子,涂上香粉。共饮一杯,递送口脂。这份情意,只有我们两人知晓。怎能忘记她呢?

注释:

  • 金缕衣:指用金丝编织的衣服,形容华美。
  • 绿杨枝:指春天的柳树,象征生机与柔情。
  • 晓寒:清晨的寒意,暗示环境的冷清。
  • 梳洗:整理仪容,打扮的意思。
  • 远山双黛低:形容远处山峦的轮廓,像眉黛一样低矮。
  • 解辫添香剃:指解开头发,涂抹香粉,打理妆容。
  • 分杯递口脂:共享饮品,递送口脂,象征亲密关系。
  • 此情惟有两人知:这份情感只有我们两人明白。
  • 怎生忘得伊:如何能忘记她呢?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樊增祥,清代诗人,生于乾隆年间,擅长诗词,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对爱恋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恋人深情厚谊的无法忘怀。

诗歌鉴赏:

《蝴蝶儿》以精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清晨打扮的情景,流露出深厚的情感和美丽的画面。诗中“金缕衣”、“绿杨枝”等词汇,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彰显女子的娇美与温婉。诗人在描写女子的妆容时,使用了“梳洗下楼迟”的细节,展现了她的优雅与从容。接下来的“远山双黛低”,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柔和的情感氛围。通过“解辫添香剃”与“分杯递口脂”的描写,诗人表现了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细腻入微,令人感动。最后一句“怎生忘得伊”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与难以忘怀,情感真挚而浓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金缕衣”:象征华美的衣物,暗示女子的高贵。
    2. “绿杨枝”:春意盎然,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3. “晓寒梳洗下楼迟”:描绘女子在清晨的慵懒与优雅。
    4. “远山双黛低”:远山的低矮轮廓,渲染出诗人的情感背景。
    5. “解辫添香剃”:女子精心打扮的细节,表现出对美的追求。
    6. “分杯递口脂”:亲密的互动,展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7. “此情惟有两人知”:强调这份情感的独特与专属。
    8. “怎生忘得伊”:深情的追问,表达对恋人的无法忘怀。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远山双黛”比喻山的颜色与形态,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恋人间深厚的情感,突出对爱情的珍视与难以忘记的苦涩,情感基调浓烈而真挚。

意象分析:

  • 金缕衣:象征华丽与高贵,代表了女子的美丽与身份。
  • 绿杨枝:象征春天的生机,寄托着对爱情的美好期望。
  • 晓寒:表现出清晨的冷清与孤独,映衬内心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缕衣”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华丽
    C. 忧伤

  2. “远山双黛低”描绘了什么?
    A. 高耸的山脉
    B. 低矮的山峦
    C. 河流

  3. “怎生忘得伊”的意思是?
    A. 难以忘记她
    B. 能轻易忘记
    C. 不再思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温庭筠的《更漏子》,均表现了深情的思念。
  • 诗词对比:樊增祥的《蝴蝶儿》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爱恋的思念,但樊增祥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赏析大全》
  • 《樊增祥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查询

题画为友人作 其二 移居呈左虞四首 其三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 泊舟大同山溪间诸生闻之有挟册来寻者 候官黄孝子兰坡 其一 感遇十章三十初度作 其一 减字木兰花 寄巧先二阕 其一 记万载风俗三绝 其三 送萧别驾归广陵 明卿入贺携其二子至同敬美谦之出访报国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爱国一家 平方根 秃宝盖的字 包含风的词语有哪些 奫潫 臣字旁的字 匕首投枪 枭将 拥遏 面字旁的字 龙口夺食 指方画圆 騣童钝夫 帘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