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蝴蝶儿 秋海棠》

时间: 2025-04-28 01:52:07

诗句

万千娇,绕丛开。

轻盈疑是阿娇来。

桃花填两腮。

怯雨垂垂湿,羞风故故歪。

多情偏喜傍幽斋。

秋色满苔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2:07

原文展示:

万千娇,绕丛开。轻盈疑是阿娇来。桃花填两腮。怯雨垂垂湿,羞风故故歪。多情偏喜傍幽斋。秋色满苔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娇媚的景象,仿佛是万千花朵在丛中绽放,轻盈的姿态让人怀疑是美丽的阿娇(古代美女)降临。桃花似乎把她的面颊填满了,因害怕雨水而微微湿润,又因为风的调皮而轻轻歪斜。她多情而偏爱倚靠在幽静的斋室旁,秋天的色彩充满了青苔铺成的阶梯。

注释:

字词注释:

  • :娇嫩、娇媚。
  • 阿娇:古代美女,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害怕。
  • 垂垂湿:微微湿润的样子。
  • 羞风故故歪:因风而略微歪斜,带有羞怯之意。

典故解析:

“阿娇”源自《史记·王昭君传》,她是汉代的美人,常用以象征美丽与娇羞。诗中提及阿娇,意在强调诗中女子的美丽与娇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濂(约1550年—1620年),明代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风格优雅、细腻。

创作背景:

《蝴蝶儿 秋海棠》创作于明代,作者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秋海棠的娇美,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蝴蝶儿 秋海棠》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海棠的娇美,诗人通过诸多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美丽的秋日场景中。整首诗以“娇”字为核心,反复强化了秋海棠的柔美。首句“万千娇,绕丛开”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花朵在阳光下争相开放,令人心动。接下来的“轻盈疑是阿娇来”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诗人以“阿娇”来比喻海棠,暗含对美的向往与赞美。

在诗中,作者不仅描绘了海棠花的外在美,更注入了情感,体现了对秋色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两句“多情偏喜傍幽斋,秋色满苔阶”则将情感与景色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令人浮想联翩,仿佛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那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千娇,绕丛开:形象描绘花朵在丛中盛开的景象,显示出其娇艳的美态。
  • 轻盈疑是阿娇来:将花与美女相提并论,强调花的轻盈与妩媚。
  • 桃花填两腮:用桃花的颜色比喻女子的面颊,生动形象,营造出一种娇美的氛围。
  • 怯雨垂垂湿,羞风故故歪:表现出自然环境对花的影响,风与雨的轻柔也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 多情偏喜傍幽斋:暗示诗人对静谧环境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文人的细腻情感。
  • 秋色满苔阶:总结全诗,点出季节的变化,用自然的景色来映衬内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棠比作阿娇,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花的“羞”与“怯”使其具备了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海棠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感细腻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与柔弱。
  • 阿娇:代表古代的美人,传达对美的追求。
  • 秋色: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
  • 苔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阿娇”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古代的美女
    c) 秋天的颜色

  2. 诗中的“怯雨”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害怕
    b) 高兴
    c) 生气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感慨
    b) 对美的追求与生命的感悟
    c) 对自然灾害的描写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特别是林黛玉的诗作,常展现出对美的细腻描绘。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高濂的《蝴蝶儿 秋海棠》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侧重于描绘自然美与情感,后者则是对思乡之情的深刻表达。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富有生活气息,而后者则充满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相关查询

恨别 春燕 夜留依绿亭 其二 咏桂四首 其一 小阁秋日咏雨 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二 夏雨生凉三首 其一 二色梅 笛 / 中秋闻笛 答求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闭月羞花 琴室 憨态可掬 都军 耳刀旁的字 廷讯 清都绛阙 千头橘奴 绵绵瓜瓞 建之底的字 金莲华炬 露眠 娇开头的成语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