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闺怨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03:57:44

诗句

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

谁知夜独觉,枕前双泪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7:44

原文展示:

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谁知夜独觉,枕前双泪滴。

白话文翻译:

竹叶在南窗下沙沙作响,月光洒在东墙之上。谁能知道在这寂静的夜晚独自醒来,枕头上滴落着双泪。

注释:

  • 竹叶:指窗外的竹子。
  • 响:发出声音。
  • 南窗:朝南的窗户。
  • 月光:夜晚的月光。
  • 东壁:东边的墙壁。
  • 夜独觉:夜晚独自醒来。
  • 枕前:枕头前。
  • 双泪滴:两行泪水滴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在寂静中醒来,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哀愁。诗中通过竹叶的响声和月光的照射,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悲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竹叶的响声和月光的照射,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诗中的“谁知夜独觉,枕前双泪滴”一句,深刻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醒来,感受到的深切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和哀愁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叶响南窗”:通过竹叶的响声,描绘出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
  • “月光照东壁”:月光的照射,增添了夜晚的凄凉氛围。
  • “谁知夜独觉”: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醒来的孤独感。
  • “枕前双泪滴”:通过泪水滴落,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哀愁。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竹叶和月光,营造出静谧而凄凉的氛围。
  • 对比:夜晚的静谧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

意象分析:

  • 竹叶:象征着自然和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
  • 月光:象征着夜晚的凄凉和诗人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叶响南窗”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热闹的集市 B. 静谧的夜晚 C. 繁忙的街道 D. 喧闹的宴会

  2. 诗中的“月光照东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宁静 C. 哀愁 D. 兴奋

  3. 诗中的“谁知夜独觉”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孤独 B. 兴奋 C. 喜悦 D. 宁静

  4. 诗中的“枕前双泪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宁静 C. 哀愁 D. 兴奋

答案:

  1. B
  2. C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哀愁。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何逊的《闺怨诗二首 其一》: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参考资料:

  • 《何逊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浣溪沙 其二 减字浣溪沙 其一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六)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五)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二)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十四) 玲珑四犯·暑夜听雨,用清真韵,同世父苍虬、吷盦、公渚三丈人作 玲珑四犯·暑夜听雨,怀三弟夏口,兼寄湘中乱后亲友。用清真韵 玲珑四犯•招梦用前韵 其二 玲珑四犯 人日前一日雪中用梅溪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危不挠 嘶鸣 民安物阜 逆争 小热昏 包含售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金玉其表 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甘字旁的字 秋高气爽 积谷防饥 瑶草奇花 梅轩 舟字旁的字 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