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2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24:01
一曲阳春欲和难,
慎余准许列骚坛。
老儒何幸称君子,
令我先人谢不安。
春天的乐曲想要和谐地演奏却很困难,
慎余才得以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老儒者何其幸运被称为君子,
这让我先辈对我感到不安。
徐搢珊(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受儒家思想影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对古代文化的向往。
诗作是在清代的文人圈中产生,当时知识分子重视诗词创作,诗人与朋友的互动与交流常常激发创作灵感。
这首诗以“阳春”的乐曲作为引子,表现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与挑战。诗人首先通过“和”字,传达出对诗歌和谐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自身能力的深刻反思和谦卑。第二句提到“慎余”,暗示诗人对自己在诗坛地位的自省与羞愧。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老儒”的赞美,表达出对传统文化和前辈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焦虑感,似乎在对比自己与前人的差距,感到不安。
全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也有自我反思的谦逊,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认真态度与对前辈的感恩之情。这样的情感交织,使得作品更加感人,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诗词的热爱和追求。
全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苦恼,同时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自身不足的自省,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与对前辈的感恩情怀。
诗中的“阳春”象征什么?
“慎余”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儒”是指什么?
对比徐搢珊与杜甫的作品,徐搢珊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在笔下展现了更为宏大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