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日忆友》

时间: 2025-08-09 00:15:25

诗句

阊阖风高白露秋,芦花如雪动边愁。

故人迢递天南北,明月娟娟独倚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0:15:25

原文展示:

阊阖风高白露秋,
芦花如雪动边愁。
故人迢递天南北,
明月娟娟独倚楼。

白话文翻译:

在高风送爽的秋天,白露时分,芦花像雪一样,摇曳在边疆的愁苦中。故友相隔千里,南北遥远,明月皎洁,我独自倚着楼台,思念着远方的朋友。

注释:

  • 阊阖:指宫门,古代指代城市的出入口,这里引申为开阖(开阖)的意思,象征着秋天的气候。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9月7日或8日,是秋季的一个标志。
  • 芦花:指芦苇的花,白色的花朵在秋风中摇曳,象征着清冷和愁绪。
  • 迢递:形容遥远,形势艰难。
  • 娟娟:形容月亮清丽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同甫,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秋日忆友》作于秋日,正是白露时节,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这个季节,万物凋零,诗人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更加沉重,愁绪渐生。

诗歌鉴赏:

《秋日忆友》是一首写友谊与思念的诗,作者通过秋日的景象,寄托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阊阖风高白露秋”既描绘了秋季的特征,又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又略显萧瑟的氛围。接着,诗人以“芦花如雪动边愁”描绘了秋风中芦花摇曳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故人迢递天南北”则传达了友人之间的远隔,南北相望,思念之情愈加浓厚。最后一句“明月娟娟独倚楼”,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推向高潮,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楼台,映衬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刻思念。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无尽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阊阖风高白露秋: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清风徐来,白露时节的到来,气候转凉,万物开始凋零。
  2. 芦花如雪动边愁:芦花洁白如雪,伴随着边疆的愁苦,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3. 故人迢递天南北:表达了友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南北相隔,使思念更加深沉。
  4. 明月娟娟独倚楼: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独自倚在楼上,感受到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芦花如雪”,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芦花的洁白。
  • 对仗:诗中“故人迢递天南北”与“明月娟娟独倚楼”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秋日环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情感状态,反映了友谊在时空中穿越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日:象征着成熟与凋零,暗示生命的无常。
  • 白露:象征着清冷和思念的情绪。
  • 芦花:象征着孤独与愁苦。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芦花如雪”中的“如雪”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芦花的颜色
    • B. 芦花的数量
    • C. 芦花的形状
    • D. 芦花的香气
  3. 诗中“故人迢递天南北”表达了什么?

    • A. 朋友的近距离
    • B. 朋友的远距离
    • C. 朋友的团聚
    • D. 朋友的争吵

答案:

  1. C. 秋
  2. A. 芦花的颜色
  3. B. 朋友的远距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2.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思念之情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张同甫《秋日忆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但张同甫更多地借助秋日的景象营造一种萧瑟感,而王维则以送别的场景和诗意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壮阔与豪情。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的艺术与美学》

相关查询

关山月 东园 夜归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五月初作 饮酒 书志 远游 东篱三首 其一 早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残民害理 枯枝再春 麥字旁的字 新诗 咽头 漆吏 选开头的成语 月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毁车杀马 稍纵则逝 寻续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同恶相党 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