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发岳市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9:06:19

诗句

明仲窜蛮烟,钦夫弃盛年。

空令后死者,有泪滴遗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6:19

原文展示:

明仲窜蛮烟,钦夫弃盛年。空令后死者,有泪滴遗编。

白话文翻译:

明朝的仲子被放逐到蛮荒之地,钦夫在壮年时被抛弃。只留下后来的逝者,流下了泪水滴在遗编上。

注释:

  • 明仲:指明代的仲子,象征被流放的人。
  • :被贬,流放。
  • 蛮烟:指蛮荒地区的烟雾,象征荒凉。
  • 钦夫:指被抛弃的壮年人,可能象征某个历史人物或集体。
  • 盛年:正值壮年的时候。
  • 后死者:后来的死者,指那些因为流放或其他原因而死去的人。
  • 遗编:指留下的遗物或遗稿。

典故解析:

该诗可能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了流亡者的悲惨命运。流放在古代常常是对政治犯的惩罚,诗中通过仲子的流放和钦夫的被弃,展示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对历史和社会的关怀。其作品常反映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力衰弱、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流亡者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历史流亡者的苦痛与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仲子被流放至蛮荒之地的情景,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悲剧。接着提到的“钦夫弃盛年”,则反映了在历史洪流中,许多人被无情地抛弃,失去了生存的希望。最后一句“有泪滴遗编”则传达出对逝者的哀悼,语言简练而凝练,却包含了深厚的情感。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历史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仲窜蛮烟 - 描绘了仲子被迫流亡于蛮荒的景象,暗示着悲惨的命运。
  2. 钦夫弃盛年 - 指出在壮年时被社会抛弃的无奈,反映社会对个体的冷漠。
  3. 空令后死者 - 让后来的人感受到逝者的悲哀,强调历史的惨痛。
  4. 有泪滴遗编 - 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历史的沉重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仲子的流亡比作“蛮烟”,形象地展示了环境的凶险与悲凉。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后死者”以情感,增强了对逝者的同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关怀以及对历史无情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蛮烟:象征荒凉和绝望,反映了流亡者的困境。
  • 盛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然而被抛弃。
  • :象征悲痛与哀悼,强调对逝者的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仲窜蛮烟”中的“明仲”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风景
    C. 一种情感
    D. 一种动物

  2. “钦夫弃盛年”中的“盛年”意指? A. 年轻时
    B. 壮年时
    C. 老年时
    D. 童年时

  3. 诗中提到的“后死者”是指? A. 未来的人
    B. 逝去的人
    C. 现在的人
    D. 过去的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刘克庄侧重于对个体悲剧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动荡。两者都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但侧重点不同,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习闲 三湘怨 念奴娇 黄牛峡 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病起初见宾僚时上疏丐祠未报 再渡胥口 次韵平江韩子师侍郎见寄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八首 枕上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随的成语 爱鹤失众 梅州市 末结尾的成语 楼台亭阁 心亿 退智 沾沾自满 非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延休 隹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切齿痛心 包含奇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心惊胆寒 包含已的成语 应者云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