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5:02
官舍见月三首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丛山拆一罅,碧天大如瓯。
更迟蹇予月,凉速老我秋。
常娥八月去,岁往应白头。
纵得大年药,能禁古今愁。
广寒正愁绝,更照雪外州。
些招肯来否,赤酒和糟篘。
庭下双梧桐,露重风飕飀。
采实当剥芡,蠙珠丽琼舟。
颓然径奏床,不问月去留。
梦中识归路,戏采儿伊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官舍中夜晚望月的情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看到山中开出一条缝隙,碧蓝的天空如同巨大的碗,月亮似乎更加遥远,凉意加速着秋天的到来。常娥离开后的八月,岁月流逝,白头的日子在逐渐逼近。即使得到了能延年益寿的药物,也无法解开心中的忧愁。月亮在广寒宫中依旧忧愁,照耀着远方的雪域。邀请那位不知是否愿意前来,饮着红酒和糟篱。庭院下的双梧桐,露水沉重,微风轻拂。采摘果实正当剥去芡实,像是用珍珠点缀的美丽琼舟。诗人颓然坐在床上,不再去问月亮的去留。梦中却能找到归路,玩耍般地采摘那儿的伊优。
作者介绍:洪咨夔,宋代诗人,生于1050年,卒于1113年,字孟英,号青丘。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在官舍任职期间,夜晚独自望月,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与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和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首联“丛山拆一罅,碧天大如瓯”,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与天的壮阔,展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接下来的“更迟蹇予月,凉速老我秋”,则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无奈与哀愁。
诗中的意象频繁使用了神话元素,如“常娥八月去”,不仅增添了文化内涵,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借助月亮的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虑,尤其是“纵得大年药,能禁古今愁”,让人思考即使拥有延年益寿的药物,也无法逃避内心的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最后几句“梦中识归路,戏采儿伊优”,则展现出一种梦幻的状态,或许暗示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带有一丝对未来的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常娥”是指谁?
A. 月亮女神
B. 秋天的象征
C. 一位古代的诗人
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是?
A. 期待
B. 无奈和忧愁
C. 高兴
诗中提到的“赤酒和糟篘”是指?
A. 一种美食
B. 一种饮料
C. 一种玩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