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6:38
朱门茅屋偶为邻,
北阮那怜南阮贫。
却是梅花无世态,
隔墙分送一枝春。
朱门与茅屋偶然为邻,
北方的阮氏何曾怜悯南方的阮氏贫困。
梅花却无世俗的态度,
隔着墙壁送来一枝春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朱门”和“茅屋”的对比代表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阶级分化。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贫富悬殊的时期。作者通过两者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人情的温暖,表达了对贫苦人家的同情与对高洁梅花的赞美。
《朱门》是一首极具社会意义的诗,诗人在简短的四句中,深刻地描绘了贫富差距及人性的冷暖。首句提到“朱门茅屋偶为邻”,将富贵与贫困并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分裂与无情。接着“北阮那怜南阮贫”,北方的阮氏家族对南方阮氏的贫困无动于衷,体现了人情的冷漠与社会的无情。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却转向梅花,“却是梅花无世态”,梅花的高洁与坚韧在此时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它不受世俗的影响,隔着墙壁送来春意,暗示了在困境中仍然存在的温暖与美好。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光辉的追求,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敏感与对人性美的向往,表达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高尚品质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朱门”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忍耐
D. 友谊
诗中的“梅花”代表了什么?
A. 绝望
B. 高洁与希望
C. 渴望
D.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周端臣的《朱门》更侧重于社会对比与人性探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心境的交融。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