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南迁录》

时间: 2025-05-09 00:43:47

诗句

垂垂胡运风灯掣,不悟鼎中犹鱍剌。

后庭玉树不摇春,只看婆娑双勃脱。

提刀策马兆自南,梦中宿愤方深衔。

子生母死托诸母,祸既滋蔓难夷芟。

骨肉相残甚于寇,倒把太阿归女手。

宁能同死不同生,掎角亟图邻壤救。

奋戈秃体空无前,倾巢倒穴成播迁。

飘零左衽馀南冠,孙又生子罹腥膻。

回头九十年中事,水浅蓬莱人换世。

顺昌之捷金刀回,商虢破竹丘山颓。

韩刘亦复不世出,英勇弃捐如掷砾。

短檠伴语南迁话,泪眼不晴彻遥夜。

应是天归古汴都,却教胡羯先驱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3:47

原文展示

垂垂胡运风灯掣,不悟鼎中犹鱍剌。
后庭玉树不摇春,只看婆娑双勃脱。
提刀策马兆自南,梦中宿愤方深衔。
子生母死托诸母,祸既滋蔓难夷芟。
骨肉相残甚于寇,倒把太阿归女手。
宁能同死不同生,掎角亟图邻壤救。
奋戈秃体空无前,倾巢倒穴成播迁。
飘零左衽馀南冠,孙又生子罹腥膻。
回头九十年中事,水浅蓬莱人换世。
顺昌之捷金刀回,商虢破竹丘山颓。
韩刘亦复不世出,英勇弃捐如掷砾。
短檠伴语南迁话,泪眼不晴彻遥夜。
应是天归古汴都,却教胡羯先驱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迁的艰辛与痛苦,开头提到胡运(外敌入侵)使得风灯摇曳,暗示危机四伏,众人却仍未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后面提到“后庭玉树不摇春”,象征和平的日子已不再,只有婆娑的舞姿仍在。诗人提到提刀策马,暗示为国而战的决心,然而梦中的愤懑却依旧深重。接着描述母亲的悲痛与家庭的破裂,强调内部分裂的伤害甚至超过外敌。诗中提到为救邻国而宁愿同死的决心,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最后,诗人回顾了九十年来的历史变迁,感慨世事如水,英雄辈出却又如尘土般易逝,最终在短檠下与人闲聊南迁之事,泪眼模糊,满是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

注释

  1. 胡运:指外族的侵扰与压迫。
  2. 鼎中犹鱍剌:指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3. 后庭玉树:象征美好时光的消逝。
  4. 婆娑双勃脱:指舞姿轻盈,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美感。
  5. 祸既滋蔓难夷芟:形容祸乱已经蔓延,难以根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居简,宋代诗人,以笔触细腻和情感真挚而闻名。其诗作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读南迁录》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南迁事件的反思,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迁为主题,展现了历史的悲剧与无奈。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在诗中,胡运的来临象征了外敌的侵扰,而对“后庭玉树”的描绘则让人感受到昔日繁荣的无奈消逝。诗人将家庭的悲剧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揭示了内乱与外敌的双重压迫。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和感叹,也有对未来的警醒与反思。尤其在提到“骨肉相残”时,强化了内部纷争对于国家的伤害,令人深思。

在修辞上,诗人运用了比喻与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音乐美,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诗的结尾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垂垂胡运风灯掣:描绘外敌入侵的危机,暗示社会动荡。
  • 不悟鼎中犹鱍剌:表达众人对局势的无知与无能为力。
  • 后庭玉树不摇春:象征昔日和平的日子已去。
  • 提刀策马兆自南:表现为国而战的决心与勇气。
  • 子生母死托诸母:揭示家庭悲剧,失去母亲之痛。
  • 骨肉相残甚于寇:内斗的伤害胜于外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后庭玉树”象征和平的消逝。
  • 对仗:如“宁能同死不同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揭示了战争对家庭与社会的摧残,强调了团结与和谐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灯:象征危机的来临。
  • 玉树:象征美好与和平的日子。
  • 刀马:象征勇气与决心。
  • 泪眼:象征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运”指的是什么?

    • A. 内部纷争
    • B. 外敌侵扰
    • C. 个人悲剧
      答案: B
  2. “后庭玉树不摇春”中的玉树象征什么?

    • A. 家庭
    • B. 和平的日子
    •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骨肉相残”意指什么?

    • A. 家庭的纷争
    • B. 外敌的攻击
    • C. 社会的和谐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表达对家国破碎的哀痛之情。
  • 《登高》 杜甫:描绘国破家亡后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读南迁录》: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但《春望》更多侧重于个人的悲痛,而《读南迁录》则强调了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宋代诗人传记》。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鴈二首 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 圩丁词十解 晓坐卧治斋 送谢子肃提举寺丞二首 落梅有叹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祷雨报恩到翟园四首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题刘翔卿蔚然楼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磛岩 方腊起义 王字旁的字 分情破爱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失之穿凿 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浇风薄俗 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结尾的成语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好为虚势 長字旁的字 黠健 小德出入 无声片 而字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