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8:32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 其三
作者: 张本 〔金朝〕
子山牢落去江南,赋主悲哀尚一堪。只恐秋天闻亦苦,并催红雨下霜岩。
在子山的阴影下,孤独地离开了江南,赋诗的作者心中充满了悲哀。只怕在这个秋天,听到的事情也会令人痛苦,仿佛催促着红雨洒落在寒霜的岩石上。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子山”和“江南”的对比,可以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情感,暗示着诗人与故乡、与友人的生离死别。
作者介绍: 张本,金朝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开头的“子山牢落”让人联想到一种压抑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这种情绪随着“去江南”而加深,江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代表着美好与温暖,诗人却在此刻选择离去,显得格外悲凉。接着,诗人又担忧“秋天闻亦苦”,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但在诗人的心中,却成了一种无情的象征,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苦楚和无奈。在最后一句“并催红雨下霜岩”中,红雨与霜岩的对比,显现出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给予人一种深刻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细腻而富有层次,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子山”象征什么?
“只恐秋天闻亦苦”中“秋天”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孤独与离别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六首中的孤独更为内敛,表达了深沉的乡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