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2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24:31
年年九日登高会,
九日登高年岁閒。
黄菊茱萸应故泛,
茱萸黄菊故应攀。
今人不在古人后,
往意可如兹意閒。
风帽落檐谁得见,
龙山还是昔龙山。
每年在重阳节都会举行登高的活动,重阳节的到来让人感到岁月的悠闲。黄菊和茱萸应该是传统的象征,茱萸和黄菊当然是我们所向往的。虽然如今的人们不再活在古人的时代,但我们所怀有的那份意愿依然悠闲。风帽在屋檐上掉落,谁又能看到呢?龙山依旧是当年的龙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祭祖习俗,后演变为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活动。诗中提到的黄菊和茱萸,均是重阳节的传统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作者介绍: 薛季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他的诗常融入个人感受与传统文化,体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九日龙山之集》创作于重阳节,反映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传统习俗的珍视。时代的变迁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古人不同,但对节日的怀念与情感依然存在。
《九日龙山之集》是一首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感慨的诗作。诗开头以“年年九日登高会”引入,体现了重阳节的习俗。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思考。接着提到“黄菊茱萸”这两个意象,既是对传统习俗的承接,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荏苒岁月,古人已去,今人却依然追求着那份悠闲与恬淡。
最后两句“风帽落檐谁得见,龙山还是昔龙山”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风帽的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失,而龙山的永恒则提醒人们,尽管时光荏苒,某些事物依然保持不变。这种对比使整首诗在轻快的节日气氛中又渗透着深邃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重阳节的习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及情感的传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九日指的是哪一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诗中提到的“黄菊”和“茱萸”象征什么?
a) 友情
b) 长寿
c) 财富
“龙山还是昔龙山”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恒久
c) 传统的消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登高活动,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忧愁。而薛季宣的《九日龙山之集》则更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悠闲的心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