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6:13:02

诗句

家家高会锦模糊,谁信贫家菊也无。

多谢东邻送醅至,旋于篱畔觅茱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3:02

原文展示:

家家高会锦模糊,谁信贫家菊也无。多谢东邻送醅至,旋于篱畔觅茱萸。

白话文翻译:

每家每户都在高高的地方庆祝重阳节,谁会相信我这样贫穷的家庭居然连菊花都没有呢?多亏了东边邻居送来了酒,我便在篱笆边寻找茱萸了。

注释:

  1. 高会:指高处的庆祝活动,重阳节时人们通常会登高。
  2. 锦模糊:形容庆祝活动的热闹景象,锦是华丽的布料,这里指代繁华的场面。
  3. 贫家:贫穷的家庭。
  4. :重阳节时,菊花是重要的象征,象征长寿。
  5. :酒的意思,指酿成的酒。
  6.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用茱萸挂于身上以驱邪避灾。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重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象征着长寿和健康。
  • 茱萸:作为重阳节的象征,古代人们相信茱萸具有驱邪避鬼的功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况,字子昂,号少怀,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乡村生活,情感真挚,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通过对比家庭的贫困与邻里的富裕,表现出对节日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 其一》通过简单的日常描写,展现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氛围。诗中“家家高会锦模糊”一句,生动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景象,尽管诗人身处贫穷的环境,但在描写中却没有一丝消极情绪。相反,诗人以“多谢东邻送醅至”表达了对邻里情谊的感激,显示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对“菊”的缺失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但并未因此而失去对节日的热情,反而在篱笆旁寻找茱萸,这一行为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整首诗以轻松的语调和简单的情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人性的光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家高会锦模糊:每家都在高处庆祝,场面华丽且热闹。
  2. 谁信贫家菊也无:谁会相信我这种贫穷的家连菊花都没有。
  3. 多谢东邻送醅至:感谢东边的邻居送来了酒。
  4. 旋于篱畔觅茱萸:我在篱笆边寻找茱萸。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形成了对比,体现出贫富差异。
  • 比喻:用“锦模糊”形容热闹的场景,增添了诗的意象。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在贫困中仍保持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长寿与美好。
  • 茱萸:象征驱邪避灾,承载着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贫穷的生活
    B. 节日庆祝
    C. 友情
    D. 自然风光

  2. 诗中提到的“菊”代表了什么? A. 贫穷
    B. 长寿
    C. 快乐
    D. 美丽

  3. 诗人感谢谁送来了酒? A. 自己
    B. 朋友
    C. 东邻
    D. 家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李白的《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同样描写了重阳节,但更强调了登高的豪情与壮丽景色,而龚况则更关注生活的细腻与人情的温暖,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汇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九日 减字木兰花 题画 减字木兰花·李今生梅花水仙卷子,葛无奇侍御为记画时情景。今生,其姬人也。为陈昌蔚题 减字木兰花 新荷 减字木兰花 题辛仿苏青衫捧砚图,集迦陵句 减字木兰花 凤举以红叶装贴震先小照册上,颇有韵致,戏作此词 减字木兰花 步屧声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久阴 减字木兰花 步上海徐定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略洗 性解 座结尾的成语 憍蹇 昂首伸眉 包含跳的词语有哪些 掷地有声 款列 阜字旁的字 苦语软言 举世皆知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海鳌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