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州扭垒中闻吴思恩驻南海堡不得相见奉柬一首》

时间: 2025-07-26 12:19:36

诗句

方帽依戎垒,高人忆道流。

可怜南海月,不共菊花秋。

猾虏情终见,微勋晚许□。

何当对尊酒,重与使君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19:36

原文展示

方帽依戎垒,高人忆道流。可怜南海月,不共菊花秋。猾虏情终见,微勋晚许。何当对尊酒,重与使君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兵在戎垒中思念友人的情景。诗人想起了昔日的高人和道士们,情感深厚。可惜的是,南海的明月照耀着我,却无法与菊花盛开的秋天相聚。即使对敌人的情感终究会显现,但我所获得的微薄功勋却来得太晚。什么时候能再次举杯共饮,与使君畅谈呢?

注释

  • 方帽:指士兵的头盔,象征着军人的身份。
  • 戎垒:指军事营地。
  • 高人:指有道德修养或学识的人,可能是指道士或隐士。
  • 猾虏:指狡诈的敌人。
  • 微勋:微薄的功勋。
  • 尊酒:指敬酒,表示友好和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符锡,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诗名于世。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事相结合,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驻守南海堡时期,表达了在戎马生涯中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诗中反映了当时士兵的心境和对家国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与士人之志。开篇“方帽依戎垒”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严肃的军事环境,而“高人忆道流”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思念。在“可怜南海月,不共菊花秋”中,诗人通过明月与菊花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秋天美好时光的向往,却因身处戎垒而无法共享。这种无奈与惆怅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后四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战斗生活的理解与对未来的渴望,尤其是“何当对尊酒,重与使君筹”,表达了对恢复友谊与共饮的期待,是对战争与友谊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方帽依戎垒:士兵的头盔在军事营地上,显示出诗人的身份和环境。
  2. 高人忆道流:诗人怀念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 可怜南海月:南海的明月让人感到惋惜,寓意着孤独。
  4. 不共菊花秋:无法与菊花盛开的时节相聚,强调了离愁。
  5. 猾虏情终见:对敌人的感情最终会显露出真实一面。
  6. 微勋晚许:微薄的功勋来得太晚,表现出对自己成就的不满。
  7. 何当对尊酒:期待再次相聚共饮,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
  8. 重与使君筹:希望能够重聚与朋友畅谈,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修辞手法

  • 对比:南海的月与菊花秋形成对比,突显孤独与思念。
  • 意象:月亮、菊花等意象,象征着思乡情与友谊。
  • 排比:最后两句通过排比增强期待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了在戎马生涯中对友谊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方帽:象征士兵的身份,表现出战争的残酷。
  • 南海月:代表孤独与思念,传递出一种无奈的美。
  • 菊花:象征秋天的美好与丰收,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谁? A. 士兵
    B. 道士或隐士
    C. 军官
    D. 学者

  2. “可怜南海月”中的“可怜”意为: A. 可惜
    B. 可爱
    C. 可怜
    D. 可恨

  3. 诗末期待与谁共饮? A. 同袍
    B. 家人
    C. 使君
    D. 敌人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九日州扭垒中闻吴思恩驻南海堡不得相见奉柬一首》: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静夜思》更简洁明了,而《九日州扭垒中》则在战场背景下增加了对友谊的思索。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符锡与他的作品分析》

相关查询

魏堤有怀 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 送沈仓曹赴江西 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 郊下 西风 劝酒十四首。何处难忘酒七首 冬夜与钱员外同直禁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字旁的字 诏葬 砚滴 不因不由 战器 有头有脸 玉软香温 黍字旁的字 包含蛆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言以对 谨立 走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朝饔夕飧 竹尊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