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2:42
原文展示:
雨中采石菖蒲
作者: 毛滂 〔宋代〕
溅溅小水碧逶迤,
丛菊寒深蔓翠垂。
采得菖蒲未归去,
满身烟雨立多时。
白话文翻译:
小水潺潺地流淌,碧绿的水草蜿蜒而生;
丛生的菊花在寒冷的深处,藤蔓翠绿低垂。
我采得菖蒲却未归去,
满身沾染着烟雨,静立在这里有很久了。
注释:
- 溅溅:形容水声,潺潺而流的样子。
- 逶迤:形容曲折绵延的样子。
- 丛菊:指菊花丛生的地方。
- 寒深:寒冷的环境,通常指秋冬季节。
- 蔓翠垂:形容绿色的藤蔓低垂。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药用和装饰。
- 烟雨:细雨迷蒙的状态,形容朦胧的天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畏,号痴云,南宋诗人,出身于士族,游历颇广。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深邃,风格清新,尤其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诗歌文化繁盛的时代。诗人常在自然中游历,体悟生活,借景抒怀。雨中采菖蒲的场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雨中采石菖蒲》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融的诗歌。诗的开头以“溅溅小水碧逶迤”描绘了小溪流动的声音和清澈的水草,营造出一种安静而清新的环境。接着“丛菊寒深蔓翠垂”通过丛生的菊花与藤蔓勾勒出一种深秋的清冷,给人以宁静的美感。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感受,采得菖蒲却未归去,满身烟雨,诗人似乎沉浸在这份雨中的惬意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内心情感的交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溅溅小水碧逶迤:用拟声词“溅溅”形象化小水的流动,展现出水的清澈和流动的柔美。
- 丛菊寒深蔓翠垂:通过“寒深”传达出季节的寒意,表现出菊花的坚韧与优雅。
- 采得菖蒲未归去:表达了诗人忙于采摘却迟迟不想离去的心情,似乎恋恋不舍于这片刻的宁静。
- 满身烟雨立多时:描绘了诗人被雨水浸润的状态,映射出一种无奈又陶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声:如“溅溅”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水声的动态。
- 对仗:如“寒深蔓翠垂”中寒与翠的对仗,使诗句更为工整。
- 意象:菖蒲、菊花、水等自然意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索,展现了在雨中采菖蒲的宁静与沉思,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自然的清新。
- 菊花:象征着坚韧和高雅,常与孤独相关。
- 菖蒲:寓意着清新与纯净,也有药用价值,体现诗人的实用与美的结合。
- 烟雨:象征着朦胧的情感,表达了模糊与不确定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溅溅”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诗中“丛菊寒深蔓翠垂”描述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诗人采得菖蒲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归去?
- A. 享受雨中的宁静
- B. 迷路了
- C. 等待朋友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通过月光反映出思乡的情感,与《雨中采石菖蒲》的自然之美相映成趣。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表现出孤独和思考,与毛滂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