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9:10
何人弹铗苦思鱼,
食肉而飞亦任渠。
谁见东堂病居士,
山僧乞食亦分余。
谁在弹奏铗(乐器),心中却苦苦思念鱼(自由的生活)呢?即使是食肉而飞的鸟儿,也任由它随意飞翔。又有谁能见到东堂的病居士(道士)呢?山中的僧人乞讨食物,也能分享一丝余粮。
“东堂病居士”可能暗指某位知名的道士或隐士,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利用隐士与僧人的对比,表现出不同群体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毛滂(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秋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该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对生活的困惑与追求在诗中得以体现。通过对生活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描写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实际上蕴含了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开头的“何人弹铗苦思鱼”,通过弹奏乐器与思念自由的对比,表现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然而,随着“食肉而飞亦任渠”的出现,诗人又引入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食肉的鸟虽能自由飞翔,但其生存状态却未必理想。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接下来的“谁见东堂病居士”,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东堂的病居士象征了那些追求理想却因病痛而无法实现的人。最终以“山僧乞食亦分余”收尾,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应有分享的精神。这不仅是对生活态度的肯定,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现实与人性深刻的思考,是一首发人深省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强调了在困境中依然应有的分享精神,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
诗中“何人弹铗”意指什么?
“东堂病居士”象征什么?
诗中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与毛滂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毛滂则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现出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和主题深度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