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4:52
贺新郎 电止对烛
作者: 卢青山
兀立擎孤烛。照长腰畸躯入壁,背如虾曲。窗外喧豗车马涌,幻眩霓灯万束。来袭我伶仃一屋。屋里残书形恍惝,似犹疑欲语前还缩。风偶过,烛一蹙。今宵梦向何方宿?想空山欹松为枕,浸溪以足。漫起苍岚千万里,渺渺川原林麓。正明月光如雨瀑。更梦梦魂离体舞,向长空明月相飘逐。烛忽堕,黑如扑。
孤独的烛光高高竖立,照亮着这不规则的身影,身形如同虾子般弯曲。窗外车马嘈杂,霓虹灯光闪烁如幻影,涌入这个空荡荡的房间。屋内只有残缺的书本,模糊不清,似乎犹豫着想要说话,却又缩了回去。风偶尔吹过,烛光微微颤动。今夜的梦将飘向何方?想象着在空山中松树为枕,溪水浸足。浩渺的苍岚延绵千里,川原与林麓渺渺相连。明亮的月光如同雨水般倾泻而下。更有梦中,魂魄脱离身体,向着明亮的月空飘去。烛光忽然熄灭,黑暗如同扑来。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关注个体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其作品多反映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对个人孤独感的深刻体验中,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的情感。
这首《贺新郎 电止对烛》通过对孤独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诗人以“孤烛”作为引子,象征着个体在喧嚣世界中的孤立无援。烛光的闪烁与外界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窗外的车马喧嚣与霓虹灯的幻影,使得屋内的宁静更加显得可贵又脆弱。屋内的书籍虽有残缺,却反映了人类对知识与沟通的渴望。然而,在风的轻拂中,烛光的微弱颤动暗示着不安与不确定,仿佛在诉说着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后半部分的意象转换尤为引人注目,诗人通过想象自己在空山之中、溪边浸足,构建了一种理想化的宁静与归宿感。而明亮的月光如雨纷洒,象征着希望与梦想。最终,当烛光熄灭,黑暗将一切吞噬,预示着孤独与无助的终极归宿。这种对比与转折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内心挣扎以及对理想归宿的渴望。通过对比外界的喧闹与内心的孤独,诗人揭示了现代人在繁忙生活中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同时,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烛一蹙”中“蹙”字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