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1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12:18
自提乌合众,南北久跳梁。
避事几危国,专权拟僭王。
然脐诛未快,擢发罪难详。
膏血清真斧,何曾洒战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聚集在一起、捣乱南北的乌合之众的愤怒。他们为了躲避责任而几乎使国家陷入危机,妄图专权自立为王。然而,虽然对这些叛乱者的惩罚尚未达到,揭露他们罪行的事情却难以详尽说明。诗中提到的“膏血”与“真斧”象征着战斗的残酷,而在真正的战场上,这些血腥的行为又有多少真正流露出来呢?
作者介绍:刘子翚,字子翚,号石庐,宋代的诗人,以豪放激昂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象,表达对政治的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描绘乌合之众的混乱,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专权者的愤怒。
《喜诛大将》这首诗通过对乱世中的乌合之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诗人首先提到“自提乌合众”,形象地勾勒出那些混乱无序、毫无纪律的叛乱者,这一开头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接着,诗人通过“避事几危国”反映了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危害国家的行为,进一步传递出对他们的愤恨。
“然脐诛未快,擢发罪难详”则强调了惩罚这些叛乱者的艰难与复杂,表明即使心中有怒火,实际的惩罚往往难以落实。最后两句“膏血清真斧,何曾洒战场”则是诗人的一种无奈和惋惜,象征着真正的正义和惩罚在混乱的环境中难以实现,令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整首诗情感激荡,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也流露出诗人对正义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叛乱者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乌合众”指的是:
A. 纪律严明的军队
B. 杂乱无序的群体
C. 仁义之士
“避事几危国”中“避事”的意思是:
A. 参与事务
B. 逃避责任
C. 建设国家
诗中提到的“清真斧”象征:
A. 和平
B. 正义与惩罚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描绘了战争的悲惨与人民的苦难,但其侧重点在于对百姓生活的忧虑;而刘子翚的《喜诛大将》则更侧重于对叛乱者的愤怒与对正义的渴望。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喜诛大将》这首诗的深意和诗人在其中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