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1:15
山寺见牡丹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倦游曾向洛阳城,
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
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
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
山房数朵弄残春。
我曾倦于游历,来到过洛阳城,
在那里几次见到新鲜的花朵绽放。
我多次携酒走进你的花圃,
在花旁时常遇到绮丽的女子。
十年来的客旅让我惊叹于花开的美丽,
回望故乡的中原,却隔着战火的尘埃。
今天寻觅花香,心中却感到萧索,
山间的房子里只剩几朵花,残春已去。
作者介绍:刘子翚,字季和,号泠然,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经历了漫长的旅行,目睹了许多美丽的花景,但内心却因战乱而感到惆怅,反映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山寺见牡丹》是刘子翚的一首描绘春天花景的诗,表面上表达的是对牡丹的赞美与赏析,实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曾倦于游历,说明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洛阳城的芳菲相对比,暗示出他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失落。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多次在花圃中与美丽女子相遇,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闲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年的旅程让他感受到的更多是华发已新,回望故乡却是战尘满目,生动地反映出战争带来的苦痛与无奈。
最后,诗人寻芳的意图却因“意萧索”而变得苍白,山房中仅剩的几朵牡丹,更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残酷与无情。整首诗通过描绘花景的美丽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细腻而深刻,触动人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曾倦于哪个城市的游历?
A. 南京
B. 洛阳
C. 长安
D. 杭州
诗中“绮罗人”指的是?
A. 丑陋的人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自己
D. 战士
诗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有何感受?
A. 忘记
B. 怀念与失落
C. 笑笑而过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