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青玉案  春思》

时间: 2025-05-07 06:32:24

诗句

昨朝出日今朝雨,望不见、愁来路。

径滑泥深妨纵步,美人何处,花谢谁为主。

离弦不系鸣筝柱,但满眼相思泪如缕。

关塞迢迢音信阻,千重云水,万重烟树,心逐征鸿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2:24

原文展示:

青玉案 春思
作者: 刘基 〔元代〕

昨朝出日今朝雨,望不见愁来路。
径滑泥深妨纵步,美人何处,花谢谁为主。
离弦不系鸣筝柱,但满眼相思泪如缕。
关塞迢迢音信阻,千重云水,万重烟树,心逐征鸿去。

白话文翻译:

昨天太阳刚出,今天却下起了雨,看不到愁苦的来路。
小路湿滑,泥泞深重,妨碍我前行,美人在哪里,花儿凋谢又由谁来主宰?
离愁别绪如同未系的琴弦,满眼相思泪如细丝。
阻隔的关卡遥遥无期,音信相隔,千重云水,万重烟树,我的心随大雁远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昨朝:昨天早晨。
  • 今朝:今天早晨。
  • 愁来路:愁苦的行来之路。
  • 径滑泥深:小路湿滑且泥泞深重。
  • 美人:指心中所思念的女子。
  • 离弦不系:形容心绪不宁,像未系的琴弦。
  • 相思泪如缕:形容思念之情如丝线般细腻。
  • 关塞迢迢:关隘和阻隔遥远。
  • 千重云水,万重烟树:形容层层叠叠的云水和烟树。

典故解析

  • 征鸿:指北飞的大雁,常用来比喻离别与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词见长,尤其以填词著称,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青玉案·春思》写于刘基仕途艰辛之际,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痛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他内心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青玉案·春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以“昨朝出日今朝雨”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时光的无常和生命的变幻。接着,诗人描绘了湿滑的道路和泥泞的环境,象征着他心中难以行进的愁苦和对美人的思念。美人何处、花谢谁为主的问句,渗透出对爱人的无尽牵挂。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离弦不系鸣筝柱”来表达心中愁绪未解,仿佛琴弦未系,心事难以排解。满眼的相思泪如缕,形象地描绘了思念的细腻感受,令人感同身受。而“关塞迢迢音信阻”,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与爱人间的距离和沟通的困难,令人心生怅惘。最后,“千重云水,万重烟树”描绘出的重重叠叠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情感深邃的画面,诗人心随征鸿远去,寄托了他对自由和爱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爱人的深情思念,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朝出日今朝雨:昨天是晴天,今天却下雨,象征了心情的变化和无常。
  • 望不见愁来路:看不到自己愁苦的来路,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 径滑泥深妨纵步:路面湿滑,泥泞深重,影响行走,象征生活中的种种阻碍。
  • 美人何处,花谢谁为主:思念的美人在哪里,花儿凋谢又由谁来主宰,展现孤独与无奈。
  • 离弦不系鸣筝柱:离愁别绪如同未系的琴弦,表达心中不安的情绪。
  • 但满眼相思泪如缕:眼中满是思念的泪水,如细丝般缠绕。
  • 关塞迢迢音信阻:关卡遥远,音信难通,强调与爱人之间的距离。
  • 千重云水,万重烟树:形容自然景色层层叠叠,展现诗人思念的深重。
  • 心逐征鸿去:心如北飞的大雁,象征着对自由与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细丝的泪水。
  • 对仗:如“千重云水,万重烟树”,形成对称结构,增强韵律感。
  • 拟人:花谢谁为主,赋予花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人:象征心中思念的对象,代表爱情的向往。
  • :象征愁苦和悲伤的情绪。
  • :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象征情感的表达与内心的波动。
  • 云水、烟树:象征遥远和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昨朝出日今朝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然的美好
    • B. 生活的无常
    • C. 对美人的思念
  2. “离弦不系鸣筝柱”中的“离弦”指的是什么?

    • A. 失去的琴弦
    • B. 心中未解的愁苦
    • C. 远方的音乐
  3. 词中提到的“千重云水,万重烟树”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思念的遥远与重重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离愁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独坐 九日雷峰登高 九日与丹霞诸子登海螺峰绝顶,同赋用咸韵 九日游净社院二首 其一 九日南阳与诸公会 九日广陵薛浮阳酌予于永昌寺寺临大江有浮屠高百尺额庆陵手书不知先帝何缘南顾此刹固异数也 九日旗峰登高看放纸鸢听酒妇和歌步周毓庭韵 九日谩兴二首 其一 九日对菊 九日依唐生韵五绝句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鹵字旁的字 团头聚面 真我 绣腑 迎门请盗 巫云楚雨 父子 酉字旁的字 罪罟 辞简意赅 神焦鬼烂 杂次 包含炰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