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南曲(五首)》

时间: 2025-05-02 21:44:02

诗句

桃叶渡头春水平,莫教城上哓莺声。

中原无限英雄泪,并入江南送别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4:02

原文展示:

《江南曲》(选自刘基的五首)
桃叶渡头春水平,
莫教城上哓莺声。
中原无限英雄泪,
并入江南送别情。

白话文翻译:

在桃叶渡头,春水荡漾,
不要让城市上唧唧啾啾的莺声打扰。
中原大地上无数英雄的泪水,
也融入江南的送别情怀之中。

注释:

  • 桃叶渡:指的是桃树叶子繁茂的渡口,象征春天的美好景象。
  • 哓莺声:指的是黄莺的叫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泼。
  • 中原:指的是中国的中部地区,历代英雄辈出之地。
  • 英雄泪:指那些为国捐躯或经历磨难的英雄所流下的泪水,寓意悲壮情感。
  • 送别情:指送别时产生的感伤情绪。

典故解析:

  • 桃叶:在古代文人笔下,桃树常常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萌发,具有美好的寓意。
  • 江南: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区,江南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人文气息闻名,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景真,明代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刘基才华横溢,曾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退隐山林,创作了大量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初,正值国家建立之际,诗人身处动荡的历史背景之中,表达了对故乡江南的思念与对英雄豪杰的敬意,表达了时局之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江南曲》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与送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江南的深厚情感。开篇“桃叶渡头春水平”以生动的春景引入,展现出江南春天的宁静与美丽。接着“莫教城上哓莺声”则是对城市喧嚣的抗拒,诗人更愿意沉浸在江南的自然之美中,而不是被城中的鸣叫所打扰。

“中原无限英雄泪”一句,转而提到中原的英雄,诗人以此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慨,英雄的泪水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离别的共鸣。最后一句“并入江南送别情”,则再次将情感回归于江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闭环,表达了对江南深厚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历史的厚重,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春水荡漾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
    • 第二联表达了对城市喧嚣的排斥,显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第三联转向历史,提及中原的英雄,流露出对英雄悲情的同情。
    • 最后一联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情感结合,突显出离别的复杂情感。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桃叶渡头”与“春水平”,形成对称的美感。
    • 隐喻:用“英雄泪”象征历史的遗憾与悲壮。
    • 拟人:将春水与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江南的眷恋,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桃叶: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渡头:寓意离别与送行的场所,承载着情感的交织。
  • 莺声: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转瞬即逝的美好。
  • 英雄泪:历史的悲壮,承载着对英雄的敬仰与对悲剧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桃叶渡头春水平”中的“桃叶”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2. 诗中的“中原”指的是哪个地区? A. 西北地区
    B. 中国的中部地区
    C. 东北地区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与离别
    C. 愤怒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更强调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的《送友人》则侧重于友谊的深厚,展现出一种更加豪放的送别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刘基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词 过安吉县梅溪二首 烈士行赠赵义庵 中兴歌 雉兔者 换巢鸾凤 恭甫移家秦淮,赋此柬之 烟萝山馆 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 其十八 文舞退、武舞进用《穆安》。 谢张帅 甲申青岛、京津之旅廿四首并注 其十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勿剪之惠 销肠酒 暮天 百年谐老 股肱之臣 人遐室迩 禾字旁的字 寡情薄意 木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议娶 齊字旁的字 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山有木工则度之 表倡 包含欢的成语 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