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51:32
卜算子·江风渐老
作者:柳永 〔宋代〕
江风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江风逐渐转凉,岸边的兰草已经半枯,眼前尽是败落的红花和衰败的绿叶。楚地的游子登高远望,正值秋天的暮景。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砧声,伴随着残阳的余辉。面对这晚景,我心中充满伤感,思念远方的故人,新愁旧恨交织在一起。心中思念的人在千里之外,惦念着两地的风情,万重烟水间,情意绵绵。雨过天高,远望那十二座翠峰,尽管我无话可说,却也不知谁能理解我高处的情思。即使能写下万千离愁,归云又能寄托给谁呢?
“脉脉”常用以形容恋人之间的深情默契,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楚地,指的是古代楚国,象征着诗人的故乡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雪舟,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以其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词作多描写爱情、离愁和生活中的点滴,深受后人喜爱。
《卜算子·江风渐老》创作于柳永中年时期,正值宋代政治动荡、个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感伤,以及对爱情与故乡的思念。
柳永的《卜算子·江风渐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秋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开篇“江风渐老”便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紧接着“汀蕙半凋”描绘出秋天的萧瑟与孤寂,满目凋零的景象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忧伤。楚客的登临,正是秋天的时节,给人一种孤独的游子的印象。
诗中以“引疏砧断续残阳里”来描绘傍晚的宁静,仿佛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晚景令人伤怀,旧愁与新恨交织,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最后几句通过“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表现了诗人对情感寄托的无奈,尽管千般愁绪都想倾诉,却无处寄托。
整首词通过景与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爱情和故乡的深刻思念,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作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楚客”是指哪个地方的游子?
填空题:诗中提到“雨歇天高,望断____峰十二”。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快乐的。(对/错)
与柳永的《卜算子·江风渐老》相对照,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表达了对离愁的感怀,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情感更为深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柳永偏向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流露。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卜算子·江风渐老》的全面解析与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领悟这首优秀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