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

时间: 2025-04-30 09:32:43

诗句

势利拘牵无已时,超然真乐绝端倪。

家风淡寂从今见,人事尘劳与我暌。

门外旌旗犹坌拂,辕间款段已鸣嘶。

何当解组如初约,直与西京二傅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2:43

原文展示:

势利拘牵无已时,超然真乐绝端倪。
家风淡寂从今见,人事尘劳与我暌。
门外旌旗犹坌拂,辕间款段已鸣嘶。
何当解组如初约,直与西京二傅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利益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作者认为,世俗的功利思想不断地束缚着人们,然而真正的快乐却是超然的,无法用常规的标准来衡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风气显得愈加淡泊,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和劳碌也与自己渐行渐远。门外的旌旗依旧在轻轻摇曳,而车辕之间则传来马儿的嘶鸣。作者渴望能够摆脱这些世俗的羁绊,回到最初的约定,和西京的二位傅相齐。

注释:

  • 势利:指利益和权势,强调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 拘牵:受到束缚和限制。
  • 超然:超脱,超越世俗。
  • 家风:家庭的风气和传统。
  • 淡寂:淡泊宁静。
  • :分离、疏远的意思。
  • 旌旗:战旗,象征着权势和荣耀。
  • 鸣嘶:马的叫声,传递出一种生动的意象。
  • 解组:解除束缚,重归自由。

典故解析:

  • 西京:指的是古代的长安,历史上是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傅是指古代有名的学者,代表着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昂,号丰溪,宋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表达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常常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思考时,正值社会风气浮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被利益所驱动。韩维试图通过诗歌传达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人际关系中真诚与淡泊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首句开始便直指世俗的沉重,"势利拘牵无已时"道出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无奈与束缚。诗人在此引入了“超然真乐”这一概念,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的“家风淡寂从今见”则表现出作者对家庭风气的反思,家风的淡泊也许是对繁华世界的另一种抵抗。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描绘了门外的旌旗和车间的马鸣,生动地展示了外界的繁忙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对比。

最后两句“何当解组如初约,直与西京二傅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够回到最初的约定,与理想中的贤人并肩而立,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透视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内心的追求之间的冲突,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势利拘牵无已时:世俗的利益和权势不断地束缚着我。
  2. 超然真乐绝端倪:真正的快乐是超脱的,无法用常理来判断。
  3. 家风淡寂从今见:家庭的风气变得淡泊宁静,从今以后显而易见。
  4. 人事尘劳与我暌:人们的纷争和忙碌与我渐行渐远。
  5. 门外旌旗犹坌拂:门外的旌旗依然轻轻飘动。
  6. 辕间款段已鸣嘶:车辕间的马儿已经开始嘶鸣。
  7. 何当解组如初约:何时才能解除这些束缚,回到最初的约定?
  8. 直与西京二傅齐:愿能与西京的两位名士并肩而立。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旌旗”和“鸣嘶”形成了外在繁华与内心宁静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比喻:将世俗的繁忙生活比作束缚,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加深了对生活状态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世俗利益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中真诚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势利:象征着世俗的纷争与利益。
  • 超然:象征着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 旌旗:象征着外在的繁华与荣耀。
  • 鸣嘶: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势利拘牵”指的是哪种社会现象?

    • A. 个人追求
    • B. 世俗的利益和权力
    • C. 家庭教育
    • D. 自然风光
  2. “超然真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追求名利
    • B. 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 C. 对社会的失望
    • D. 对家庭的责任
  3. “何当解组如初约”中的“解组”意指什么?

    • A. 开始新的生活
    • B. 摆脱世俗束缚
    • C. 增加家庭责任
    •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挣扎。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及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对比:

  • 韩维的《次韵》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世俗的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但韩维更强调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赏析-韩维篇》
  • 《陶渊明与韩维的诗歌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溪上示南正四首 哭中山公三十韵 寄令狐揆二首 答户部勾院王学士泊沧陵见寄 七不堪诗七首 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 其二 文靖吕丞相 一百五日作 贺紫微舍人改镇 送潘秘校赴颍上簿 祗答延州安抚吴宣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雾月十八日政变 明白晓畅 一假手之劳 铜表 靑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枉法营私 拜手稽首 户字头的字 睿哲 弋字旁的字 包含罡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破裂音 道西说东 装葱卖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