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2:50
曾为祝史趋真馆,屈指于今二十年。
琪树瑶林成想像,直疑当日梦游仙。
曾经是祝史的随从,走过真馆,至今已经二十年。
那美丽的琪树和瑶林,仿佛让我梦回仙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闻名。韩维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立冬之际,诗人以回忆的方式,感慨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追寻。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开头两句提到“曾为祝史趋真馆”,暗示了诗人的过去经历,似乎在回顾自己在那段时间的生活与追求。接着“屈指于今二十年”,则是对时间的感慨,二十年的光阴在指间流逝,令人感到惋惜和思索。
后两句描绘了“琪树瑶林”的美丽景象,诗人用“成想像”来表达心中的理想和美好的幻想,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仙境。这种梦游的感觉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理想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祝史”指的是哪类官职?
“琪树瑶林”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韩维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二者在描绘理想境界的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韩维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理想生活的宁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