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郑比部谳狱粤西》

时间: 2025-05-01 13:07:52

诗句

使者衔恩自九关,轺车朝报发燕山。

乘秋杀气随飞隼,到日春风满百蛮。

已道贯星连轸野,蚤应狱剑出人间。

苍梧万里重华远,夜雨潇湘竹正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7:52

原文展示:

送郑比部谳狱粤西
作者: 何进修 〔明代〕

使者衔恩自九关,
轺车朝报发燕山。
乘秋杀气随飞隼,
到日春风满百蛮。
已道贯星连轸野,
蚤应狱剑出人间。
苍梧万里重华远,
夜雨潇湘竹正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从遥远的地方带着恩赐,前往粤西地区的情景。诗中提到的“九关”和“燕山”象征着使者的远行与使命。在秋天的杀气中,飞隼随风而过,寓意着时局的紧张;而春天的到来则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特别是在百蛮之地。后半部分写到,传递的消息如同星星般闪耀,象征着正义与光明;而“苍梧万里”则暗示着阻隔与遥远的距离,夜雨中的竹子则让人感到一丝凉意和思绪的纷乱。

注释:

  • 使者: 负责传递信息的人。
  • 衔恩: 带着恩赐。
  • 九关: 指代许多险阻,象征远行的艰难。
  • 轺车: 古代的马车。
  • 飞隼: 一种鸟,象征迅速。
  • 百蛮: 泛指南方少数民族。
  • 贯星: 通向星星,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苍梧: 指代遥远的地方,常用于形容距离。
  • 潇湘: 代表江南的美丽风景。

典故解析:

  • 九关: 出自古代对险阻的描述,指古时的关卡。
  • 苍梧: 源自《楚辞》,常用来形容遥远的地方。
  • 潇湘: 与楚辞《湘君》有关,泛指湘江流域的美丽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进修,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作者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社会正义的关切,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使者的旅程,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的忧虑与希望。开头两句写使者带着恩典自远道而来,形成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似乎是在传递一种期待与希望。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秋冬的凛冽与春暖花开的对比,暗示着在动荡的时局中仍然存在重生的可能。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星辰与剑的意象,表达了正义与光明的追求,给人以力量和勇气。最后的苍梧与潇湘则引发了对远方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显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使者衔恩自九关:使者带着上级的恩赐,从九重关口出发,隐喻着使命的重大。
  2. 轺车朝报发燕山:乘坐马车,早上从燕山出发,体现了旅途的艰辛。
  3. 乘秋杀气随飞隼:在秋季的凛冽气息中,随飞的隼象征着紧张的氛围。
  4. 到日春风满百蛮:春风渐暖,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来临。
  5. 已道贯星连轸野:传递的信息如同星光般闪耀,正义的力量将贯通整个大地。
  6. 蚤应狱剑出人间:早该将罪犯绳之以法,象征着对正义的期待。
  7. 苍梧万里重华远:苍梧山万里遥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8. 夜雨潇湘竹正斑:在夜雨中,潇湘的竹子显得斑斓,暗示着诗人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乘秋杀气随飞隼”,将秋天的寒气与飞隼结合,生动展现出社会的紧张氛围。
  • 对仗: 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对称和谐美。
  • 意象: 通过“星”、“剑”、“竹”等意象,构建出多重情感和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使得情感更加深刻而富有层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使者: 使命与责任的象征。
  • 飞隼: 迅速与无情,象征社会的动荡。
  • 春风: 希望与生机的象征。
  • 苍梧: 远方与思念的象征。
  • 潇湘竹: 美丽与忧伤,反映诗人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关”象征什么?

    • A. 远行的障碍
    • B. 美好的未来
    • C. 友谊的纽带
  2. “飞隼”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迅速与无情
    • B. 祥和与安宁
    • C. 希望与光明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旅夜书怀》-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 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结合社会动乱,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旅夜书怀》: 反映了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且动人。

这两首诗与《送郑比部谳狱粤西》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对人间百态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研究明代诗人及其作品的专著。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介绍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3. 《宋元明清诗词选》- 收录相关历史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怀归自讼 喜张步潜登第 杂诗二十七首 泾溪行 瑞岩仰老见和复酬前韵七首 胡笳曲二首 其一 游仙四首 试笔偶书二首 望太行 山居杂诗九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睫的成语 投间抵隙 自字旁的字 包含隙的词语有哪些 髟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寒毛卓竖 疑怀 鹤唳猿声 汤烧火热 幽洁 一柞 身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社会主义建设 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平生之愿 丁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