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紫溪山 其一》

时间: 2025-04-30 18:46:06

诗句

冒雨探灵窟,峰高未易跻。

人声烟外接,鸟道树中迷。

钟动方知寺,泉飞不见溪。

何当开霁景,一览万山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6:06

游紫溪山 其一

作者: 刘文炳 〔清代〕

原文展示

冒雨探灵窟,峰高未易跻。
人声烟外接,鸟道树中迷。
钟动方知寺,泉飞不见溪。
何当开霁景,一览万山低。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探寻神秘的洞窟,山峰高耸难以攀登。
人声在烟雾之外相接,鸟道在树木之间迷失。
钟声响起才知道寺庙的存在,泉水飞流却看不见溪流。
什么时候才能放晴,俯瞰万山的低矮?

注释

  • 灵窟: 灵异的洞窟,指山中的神秘之地。
  • : 登上或攀登的意思。
  • 烟外: 指远离烟雾的地方,隐喻人声在远处。
  • 鸟道: 鸟儿飞行的路径,暗示山中小路的隐秘。
  • 钟动: 寺庙的钟声响起。
  • 泉飞: 指泉水奔流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文炳,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擅长描绘自然山水,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刘文炳游览紫溪山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世喧嚣的逃避。

诗歌鉴赏

《游紫溪山 其一》是一首描绘山水风景的诗,诗人在雨中探访紫溪山的经历,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神秘与幽静。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探寻灵窟的艰难,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的渴望。通过“峰高未易跻”表现出山的高峻,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接下来的两句,人声与鸟道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置身于烟雾缭绕的山林中,隐约听到远方的人声,仿佛与世隔绝,鸟儿飞过的路径则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诗人渴望一场晴朗的天气,能够一览众山的壮丽,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向往与希冀。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着哲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冒雨探灵窟: 在雨中探寻神秘的洞窟,象征着对未知的探索。
  2. 峰高未易跻: 山峰高耸,攀登困难,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3. 人声烟外接: 远处人声传来,仿佛与周围氛围形成对比。
  4. 鸟道树中迷: 在树木之间迷失,暗示自然的复杂与神秘。
  5. 钟动方知寺: 钟声响起,意识到寺庙的存在,象征灵性与宗教的联系。
  6. 泉飞不见溪: 泉水奔流却看不见溪流,表现出隐秘的自然景观。
  7. 何当开霁景: 期待晴朗的天气,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8. 一览万山低: 一览众山,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 人声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层次感。
  • 意象: “灵窟”、“泉飞”等意象营造出神秘的氛围,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世喧嚣的逃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窟: 象征神秘与未知,激发探索的欲望。
  • 峰高: 代表自然的雄伟,体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 鸟道: 自由的象征,表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钟声: 灵性的象征,提醒人们关注内心与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峰高未易跻”意思是: A. 山峰高且难以攀登
    B. 山峰矮小易攀登
    C. 山峰风景优美
    D. 山峰雨水多

  2. 诗中的“何当开霁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望? A. 对人声的渴望
    B. 对晴朗天气的向往
    C. 对寺庙的思念
    D. 对泉水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游紫溪山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有相似之处。王维的诗注重宁静与和谐,而刘文炳则表现出对探索与渴望的追求,展现出不同的诗风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文炳研究》
  • 《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宿旧房与愚上人静话 与节供奉大德游京口寺留题 赠岩居僧 酬洞庭陈秀才 古松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 病起见秋扇 寄怀江西僧达禅翁 渚宫自勉二首 寄南岳诸道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时隐时现 二一添作五 乚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孜孜砽砽 面从背言 盖棺事定 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凡圣不二 采字头的字 怀情 侨置 倒八字的字 牛字旁的字 寸笺 皱眉蹙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