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0:11
下马冷泉亭,懿此丹壑幽。
泓澄粲玉砾,半亩如泼油。
岩左山右幼起三板,轰雷溅涛头。
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
莫作动静观,止性元不流。
我下马在清凉的泉亭,觉得这里的山水幽美。
水面清澈如同璀璨的玉石,半亩水面如同泼洒的油彩。
左边的山、右边的岩石像三块板子,雷声轰鸣,水花四溅。
往日的宁静水面,此刻被激浪吵闹,山丘也被水泡翻滚。
不要再去做动静的观望,心灵的本性本来就不应流动。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与友人游览名胜,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诗作于八月二十日,正值西湖旅游的好时节。诗人和同舍的友人游玩西湖,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是一首描写西湖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通过清新的描写,将游览西湖的美好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开篇即以“下马冷泉亭”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水面如同玉石般的清澈,波光粼粼,犹如泼油一般,展现出西湖的宁静与美丽。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描写了山与水的激烈碰撞,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变化。“轰雷溅涛头”生动地描绘了浪花飞溅的场景,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最后两句“莫作动静观,止性元不流”则揭示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强调了在自然景观面前,人的心灵本应保持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以对比手法表现了外部环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心灵状态的反思,形成了诗歌的深层意蕴。
下马冷泉亭,懿此丹壑幽。
泓澄粲玉砾,半亩如泼油。
岩左山右幼起三板,轰雷溅涛头。
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
莫作动静观,止性元不流。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在感受外界动荡的同时,强调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中“泓澄粲玉砾”中的“泓”指什么?
A. 深潭
B. 清澈
C. 山谷
D. 浪花
诗人表达的内心状态是?
A. 动荡不安
B. 宁静和谐
C. 愤怒激烈
D. 迷茫困惑
“莫作动静观”中的“动静”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情感
B. 自然的状态
C. 时间的流逝
D. 生活的变化
《望岳》(杜甫)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葛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