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月二十八日祷雨龙湫》

时间: 2025-04-23 19:25:06

诗句

折腰五斗自难堪,每为斯人食不甘。

赤地黄埃迷泽国,老龙饮血亦分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5:06

原文展示:

折腰五斗自难堪,每为斯人食不甘。
赤地黄埃迷泽国,老龙饮血亦分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现实的不满。诗人因为五斗米的微薄收入而感到困苦,生活中屡屡为他人而感到不甘。眼前的土地干旱,尘土飞扬,仿佛连老龙也因缺水而不得不饮血来维持生存。

注释:

  • 折腰:弯腰,指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屈从。
  • 五斗:指五斗米,象征微薄的收入。
  • 斯人:指代他人,可能是指那些享受生活的人。
  • 赤地黄埃:形容干旱和尘土飞扬的景象。
  • 老龙:这里可能指龙神,古代传说中与水有关的神灵。
  • 饮血:形容极度缺水的环境下,连神灵都不得不以血液为生。

典故解析:

  • 老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是水的象征,掌管雨水与江河。如果连龙都饮血,说明旱情极为严重。
  • 五斗米:这一表达在古诗中多用于表现生活的拮据与不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华,宋代诗人,以词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作品多蕴含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年间,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旱灾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苦楚与对自然乞求的心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自然环境的忧虑。开头的“折腰五斗自难堪”直接表明了诗人因微薄收入而感到的不满与屈辱,体现了士人的辛酸与无奈。紧接着“每为斯人食不甘”,将个人的遭遇与他人的享乐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不平与苦楚。后半部分“赤地黄埃迷泽国”,描绘了干旱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一句“老龙饮血亦分甘”,不仅暗喻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与对生存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愤懑,也有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折腰五斗自难堪”:诗人因为五斗米的微薄收入而感到困窘与难堪。
    • “每为斯人食不甘”:为了他人而感到不甘,反映出社会的不平等。
    • “赤地黄埃迷泽国”:描绘了干旱、尘土飞扬的景象,暗示自然的恶劣。
    • “老龙饮血亦分甘”:即使是龙神也因缺水而受到影响,表现出自然灾害的普遍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龙饮血”比作缺水的环境,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对自然环境的忧虑,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 折腰:象征着屈从与无奈。
  • 五斗米:象征贫困与生存的艰辛。
  • 赤地黄埃:象征干旱与绝望。
  • 老龙:象征着自然力量,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因何感到难堪?

    • A. 因家中贫穷
    • B. 因微薄的收入
    • C. 因朋友的背叛
    • D. 因离乡背井
  2. “赤地黄埃”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 A. 雨后春笋
    • B. 干旱与尘土飞扬
    • C. 河流奔涌
    • D. 花开满地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毛滂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郁悲壮,而毛滂则在无奈中透出一丝希望。两者在语言风格上也有所不同,前者多用沉重的历史感,后者则更为直接与清新。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毛滂作品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春日偶成 鹧鸪天 鹧鸪天三十首 其六 和醉卧长安词韵 鹧鸪天 再过昭君墓 鹧鸪天 得新河和作即寄 鹧鸪天 其一 鹧鸪天·陌上濛濛残絮飞 鹧鸪天 诗社诸兄同游平谷 鹧鸪天 答长河 鹧鸪天 其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蚤夜 支字旁的字 包含溘的词语有哪些 汪洋大海 醵金 止字旁的字 卖官鬻狱 银钩玉唾 同字框的字 白字旁的字 塌頾 持禄取容 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恶叉白赖 破家荡产 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君新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