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0:10
点绛唇 其二 梦馀
作者: 王士禄 〔清代〕
蹴踏闲愁,先生被却拘墟也。
梦馀醒暇。叉手槐凉下。
树畔驴儿,有似邯郸野。
归去者。炊成潇洒。
莫道黄梁哑。
在闲愁中踱步,您却被束缚在这荒凉的地方。
梦醒时分,手叉在槐树下,感受着凉爽的气息。
树旁的驴子,仿佛让我想起邯郸的乡野。
归去的人啊,炊烟袅袅,似乎一切都显得潇洒自在。
不要说那黄梁美梦是虚幻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士禄,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士禄对人生感悟深刻的时期,诗中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点绛唇 其二 梦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困顿的感慨。开篇“蹴踏闲愁”便直指心中忧虑,带着一丝无奈与沉思,诗人似乎在探索如何从这些愁苦中解脱出来。接下来描写梦醒后的宁静时刻,手叉于槐树下,既有放松的姿态,也暗含对生活的思考,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仍需寻找那份内心的安宁与清凉。
“树畔驴儿,有似邯郸野”,通过驴子这一平凡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引向对自然乡野的向往,邯郸的乡村风光成为他心灵寄托的象征。而“归去者”的描绘,则是对归属感和生活理想的追求,炊烟袅袅,生活的美好似乎在此刻得以体现。
最后一句“莫道黄梁哑”则是对虚幻与现实的反思,提醒读者不要轻言理想的破灭,生活的本质在于对美好追求的坚持与努力。这首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及其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虚幻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蹴踏闲愁”中的“闲愁”意指什么?
“树畔驴儿,有似邯郸野”中的“邯郸野”象征着?
“莫道黄梁哑”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