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井冈山》

时间: 2025-04-28 15:30:00

诗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0:00

原文展示

西江月·井冈山
作者: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白话文翻译

山下的旌旗在远处可见,山头的鼓声和号角声也能听到。
敌军重重围困,我却安然不动。
早已筑起坚固的壁垒,更加团结一致。
黄洋界上炮声轰鸣,预示着敌军在夜晚逃走。

注释

  • 旌旗:军旗,象征军队的存在。
  • 岿然不动:形容稳固不动,坚定不移的样子。
  • 森严壁垒:形容防御工事坚固严密。
  •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像城墙一样坚固。
  • 黄洋界:指的是井冈山战斗的一个重要地点。
  • 宵遁:夜晚逃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出生于湖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革命实践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28年,正值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斗争时期,井冈山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诗歌表达了革命者在艰苦环境中,坚定信念和勇于斗争的精神。

诗歌鉴赏

《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抒发革命斗志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坚韧和果敢。诗中通过清晰的对比,强调敌军的围攻与自身的坚定不移,体现了革命者的无畏精神。第一句和第二句描绘了敌军的压力,暗示了外在环境的复杂与险恶,而后两句则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团结。尤其是“众志成城”的表达,生动地展示了革命者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决心。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激昂,既有对困境的勇敢面对,也有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描绘战场的紧张气氛,敌军的存在感。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即使面对重重围困,自己仍然保持坚强,不为所动。
    •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强调已建立的严密防线和人民的团结。
    •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炮声轰鸣,象征着胜利的到来和敌军的溃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敌军围困万千重”与“我自岿然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团结比作坚固的城墙,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在敌人重重围困下,革命者坚定不移、团结一致的决心,以及对胜利的信心。

意象分析

  • 旌旗:象征着革命和斗争的精神。
  • 壁垒:代表着坚固的防御和集体的信念。
  • 炮声:象征着斗争的激烈和胜利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众志成城”是什么意思? A) 城市的建设
    B) 人们的团结力量
    C) 战争的胜利

  2. 诗中“敌军围困万千重”反映了怎样的情境? A) 轻松的战斗
    B) 复杂的战斗环境
    C) 决定性的胜利

  3. “黄洋界上炮声隆”暗示了什么? A) 敌军的胜利
    B) 敌军的失败和撤退
    C) 战斗的开始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长征》 - 朱毛
  2. 《七律·长征》 - 毛泽东
  3. 《浪淘沙·北戴河》 - 毛泽东

诗词对比

  • 比较《西江月·井冈山》和《七律·长征》,两者都表达了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精神,但《七律·长征》更侧重于对长征过程的回顾与思考,而《西江月》则更直接地描绘了当时的紧迫感和斗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毛泽东诗词选》
  2. 《中国现代诗词史》
  3. 《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相关查询

玉烛新 壬申秋夕 玉烛新 咏梅,用美成韵 玉烛新 赋蓬溪何园柚 玉烛新 宿九里关雨中不寐 玉烛新 早梅 玉烛新 玉烛新 咏烛 玉烛新 汉中农家掘土,得北宋铁钱 玉烛新 寄俞鲁用 玉烛新 送宗礼大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淫通 有机农业 珠歌翠舞 麻字旁的字 蝉唱 曾几何时 开台锣鼓 雨字头的字 非字旁的字 宿开头的成语 斤字旁的字 傅会 短寿促命 頁字旁的字 广播电台 斗丽争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