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0:00
西江月·井冈山
作者: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山下的旌旗在远处可见,山头的鼓声和号角声也能听到。
敌军重重围困,我却安然不动。
早已筑起坚固的壁垒,更加团结一致。
黄洋界上炮声轰鸣,预示着敌军在夜晚逃走。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出生于湖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革命实践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28年,正值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斗争时期,井冈山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诗歌表达了革命者在艰苦环境中,坚定信念和勇于斗争的精神。
《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抒发革命斗志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坚韧和果敢。诗中通过清晰的对比,强调敌军的围攻与自身的坚定不移,体现了革命者的无畏精神。第一句和第二句描绘了敌军的压力,暗示了外在环境的复杂与险恶,而后两句则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团结。尤其是“众志成城”的表达,生动地展示了革命者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决心。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激昂,既有对困境的勇敢面对,也有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在敌人重重围困下,革命者坚定不移、团结一致的决心,以及对胜利的信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众志成城”是什么意思?
A) 城市的建设
B) 人们的团结力量
C) 战争的胜利
诗中“敌军围困万千重”反映了怎样的情境?
A) 轻松的战斗
B) 复杂的战斗环境
C) 决定性的胜利
“黄洋界上炮声隆”暗示了什么?
A) 敌军的胜利
B) 敌军的失败和撤退
C) 战斗的开始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