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6:16
侯叔庸同行过其故居见迎春一株
作者:殷奎 〔明代〕
野花一株何人栽,
欲开未开迎春来。
主人归来花欲语,
欲语不语令人哀。
往年看花年正少,
花前把酒花长笑。
妻能歌舞妾能弹,
门外催租无吏到。
二十年来院落空,
兔葵燕麦竞为容。
墙角一丛憔悴煞,
年年无主泣东风。
今日归来君不住,
君今又向何州去。
上林骑马听莺时,
慎勿长忘故园树。
这株野花是谁栽下的呢?
它想要开放,却迟迟未开,迎春的气息已来临。
主人回到家中,花儿似乎想对他说话,
却又欲言又止,让人感到悲哀。
往年看花时我年纪尚小,
在花前我和朋友们举杯长笑。
妻子能歌善舞,妾侍也能弹琴,
门外催租的官吏却一时无法到达。
二十年来,庭院空荡荡,
兔葵和燕麦争相装点着空地。
墙角那一丛花憔悴得可怜,
年年无人照料,向东风悲泣。
今天归来,朋友你却不住,
你又要去往何方呢?
在上林骑马听莺时,
可别忘了故乡的树木啊。
作者介绍:
殷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感怀故乡和人生感悟为题材。其诗作多表现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殷奎游览侯叔庸的故居时,借景抒情,通过对迎春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株迎春花,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从“野花一株何人栽”开始,便引出了对花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花欲语而不语,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渴望。随着诗句的展开,作者回忆起年轻时与朋友共饮的欢愉,描绘出一幅温馨而又略显哀伤的画面。在这种欢愉与忧伤的交织中,诗人不仅仅是在追忆过去,更是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中间部分提到了妻妾的歌舞,展现了曾经的繁华与热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门外催租的官吏,暗示着现实生活的压力与无奈。接下来的“二十年来院落空”,则是对现实的无情揭示,荒废的庭院与无人照料的墙角花丛,正是时间带来的凋零与遗忘。最后两句,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忧伤结束,呼唤故乡树木的记忆,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往的深情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迎春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人对生命、情感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兔葵”和“燕麦”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a) 花的美丽
b) 庭院的荒废
c) 春天的到来
d) 人生的乐趣
诗的最后一句提醒朋友什么?
a) 不要忘记故乡的树
b) 常回故乡
c) 多与朋友聚会
d) 记得唱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