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7:24
柳江在城南,清接黔中水。
瓯骆一都会,诸蛮所纲纪。
太守汝多才,文武为张弛。
吁嗟喋血馀,未忍事鞭箠。
东下牂牁来,疮痍别千里。
须臾失襁褓,盻盻劳赤子。
良马早还归,殷勤迎玉趾。
片言肉白骨,彼姝何以畀。
饮饯崧丘旁,称诗惟孔迩。
在城南的柳江,清澈的水汇入黔地的河流。
瓯骆是个大城市,管理着周边的蛮族。
太守你才华出众,文治武功皆为人称道。
唉,我满腹血泪,未忍心让你再经历鞭打的苦痛。
你即将东下牂牁,远离千里,带着伤痕离去。
我一时失去了襁褓,心中惶恐不安,想念你这赤子。
良马早已归来,我热情地迎接你这位尊贵的客人。
你的一言一语犹如白骨一般,我该如何报答你呢?
饮酒送别在崧丘旁,吟诗时只愿能与孔子相提并论。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生于江西,以诗歌、散文闻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江太守返回柳州之际,表达了对这位地方官员的敬意与不舍。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与繁华,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期许。
《送江太守还柳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以江南的美丽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出对太守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柳江与黔中水的交汇,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显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太守的赞美,强调其文武双全,展现出地方长官的责任与担当。
“吁嗟喋血馀,未忍事鞭箠”,这一句深切表达了诗人对太守即将离去的忧虑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治理的艰辛与不易。后面提到的“疮痍别千里”则暗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在此处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同情。
最后的送别场景,诗人以“饮饯崧丘旁”来结束,展现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既有对太守的美好祝愿,也有对未来的不安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屈大均的诗歌才华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太守的敬仰与不舍,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人在离别中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理想社会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A. 长江
B. 柳江
C. 黄河
太守的文武才能被如何形容?
A. 文采斐然
B. 文武为张弛
C. 只文不武
诗人对太守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尊敬与关切
C. 轻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屈大均的《送江太守还柳州》更注重人情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抒发豪情。两者都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