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8:46
阑干外,淼淼暮云平,叠叠乱峰生。
六街灯火烟中没,万家帘幕雪中晴。
好楼居,吟不就,画难成。
弄一会桓伊天际笛,蜡一会嵇康林下屐,
怜故国,笑浮名。
兴酣便拟骖鸾去,酒狂乍可御风行。
俯尘寰,青一点,月三更。
在栏杆外,浩渺的晚云如平面般铺展,重重叠叠的山峰隐现。
六条街上的灯火在烟雾中消失,万家窗帘在雪中显得格外明亮。
这栋楼真好,但我吟咏不成,画作也难以成形。
弹奏一曲桓伊的笛声在天际回荡,试着蜡染一双嵇康的木屐在林下行走,
我怜惜故国,嘲笑浮华名利。
兴致高昂时便想驾驭骖鸾离去,酒醉之际仿佛可以御风而行。
俯视尘世,隐约见到青色的点点,月色已在三更时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0-170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良弼,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尤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朝,正值历史变迁之际,社会动荡,诗人身处繁华却又感到孤独,因而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名利的淡泊。
《最高楼 登原白斋中露台》是陈维崧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开头几句,诗人以“阑干外,淼淼暮云平,叠叠乱峰生”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空灵的氛围。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把视线转向城市的灯火和万家窗帘,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隐含着对繁华背后孤独感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提到“吟不就,画难成”,显示出他内心的无奈与困惑,虽然身处美好的楼台,心中却难以抒发情感。接着,诗人提及桓伊与嵇康,借此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兴酣便拟骖鸾去,酒狂乍可御风行”结束,展现了他对自由与洒脱的渴望,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故国的思念及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桓伊”是指什么?
A. 一位音乐家
B. 一位诗人
C. 一位画家
D. 一位政治家
诗人对浮华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
B. 鄙视
C. 无所谓
D. 欣赏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故国的思念
B. 对爱情的向往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最高楼 登原白斋中露台》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