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0:05
长亭怨慢 春雨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小楼外丝丝缕缕,
也似楼头,个侬情绪。
搅幕萦帘,惹人愁恨甚时住。
夜香笼袖,妆才罢天还暮。
拟细炙鹅笙,笙亦为春寒,凤嘴偏努。
小屏风几叠,瞥见重重南浦。
因思江上,算今夜有人羁旅。
纵有日赊到春晴,晴不得腮边红雨。
怎能勾梨花门掩,双双笑语。
小楼外细细的春雨如丝般绵绵。
这情景仿佛是楼头,映照出我心中的情绪。
雨水打湿了窗帘,惹得我心中愁苦难以释怀。
夜晚的香气笼罩着衣袖,刚刚化妆完毕,天色却已渐暮。
想要细细品味鹅笙,然而乐声也因春寒而显得冷淡,凤嘴微微翘起。
小屏风几叠,隐约看到重重南浦的景象。
于是我想到江上,今晚是否有人在羁旅。
即使有一天春天晴朗,脸颊旁的红雨却也无法驱散。
怎么能将梨花门关闭,双双欢声笑语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著名词人,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其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风格清新而富有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常常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体现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
本诗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缠绵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开篇以“小楼外丝丝缕缕”的描写,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温柔而忧伤的境界,细雨如丝,恰如诗人心中纷乱的情感。通过雨水与窗帘的关系,诗人表达了对情感的无奈与困扰。夜晚的香气笼罩着衣袖,似乎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但却因天色已晚而感到惆怅。
“拟细炙鹅笙,笙亦为春寒,凤嘴偏努”一句,将音乐的温暖与春寒的冷漠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此处不仅是对春寒的感叹,也是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思念江上的人,渴望春晴的日子,却意识到即使晴朗也无法消除心头的忧愁,反而更显得孤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又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雨与人物内心的纠结,表现了对爱情与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失去的无奈与惆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深刻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小楼外丝丝缕缕”中“丝丝缕缕”指的是什么?
A. 秋风
B. 春雨
C. 夏阳
D. 冬雪
诗中提到的“南浦”象征什么?
A. 美好
B. 乡愁
C. 离愁
D. 欢笑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对爱情的追求
C. 对孤独的感慨
D. 生活的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