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4:18
火宅连番游戏罢,可堪往迹灰飞。此身惊到日平西。白头吟望,愁病苦低垂。劫外莲华根自性,不应来路都迷。好从慈母恋孤儿。弥海四天,舍此欲何依。
这片火宅中的游戏已经结束,令人堪伤的是曾经的痕迹已如灰烬般消散。我的身体在夕阳西下时惊慌失措。白头吟唱,忧愁与病痛让我垂头丧气。超脱生死的莲华根本来自自身的本性,为什么还要迷惑于来路?最好的还是像慈母对孤儿的眷恋。纵然是弥漫的海天,我又该依靠什么呢?
作者介绍:叶恭绰(1680-1752),字子材,号白沙,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常带有哲理性,关注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修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精神追求。
叶恭绰的《临江仙·追和前词》以其深邃的哲理和情感的细腻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迷茫。开篇“火宅连番游戏罢”,用火宅比喻世俗的纷扰,令人感到人生如梦,游戏般的生活终究要结束。在对往事的追忆中,诗人感到无奈与惋惜,尤其是“可堪往迹灰飞”的句子,既显示出对过往的怀念,又突显出时间的无情与现实的残酷。
接下来,诗人用“白头吟望,愁病苦低垂”来表达自己因时光荏苒而生出的愁苦,白头的吟唱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现实苦楚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劫外莲华根自性”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本性的探求,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超脱。面对人生的困惑,诗人提出了对慈母情怀的依恋,象征着对温暖与归属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层次上由外而内,先是对过往的叹息,再到对自我内心的剖析,最后以对亲情的向往结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闭环,令人深思。通过叶恭绰的笔触,我们不仅感受到个体对生命的反思,也体会到对亲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生苦痛的感悟,表达了对内心清净的追求与对亲情的珍视,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人性的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火宅”比喻的是?
诗中提到的“白头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在结尾提到的“慈母”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