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4:20
贺新郎 其二 中秋后一夕月食寓怀
作者: 龚鼎孳 〔明代〕
谁使清光卷。望层空广寒宫阙,浓阴难遣。昨夜香风飘桂子,沾湿泪珠还泫。偏此夕明蟾封茧。怪底天公能耐事,纵金蟆玉斧挥犹浅。云母障,几时展。素娥独立凭幽显。任漫漫银河如墨,断云如扁。横笛短箫催急鼓,惊起五更邻犬。看顷刻绿章除免。变换总随时与数,料夔龙也让羲和典。霄汉上,自裁剪。
谁能使这明亮的月光消散?望着层层空中的广寒宫阙,浓厚的阴影难以驱散。昨夜香风飘荡过桂花,泪珠沾湿了我的面颊。偏偏在这个晚上明月被遮蔽。怪不得天公真有本事,即使金蟆和玉斧也显得微不足道。云母的障碍,何时才能散开?素娥独自立于幽暗之中,任凭漫漫银河如墨,断云如扁。横笛短箫催促着急促的鼓声,惊起五更时分的邻犬。看那瞬间的变化,全都随着时间而变,想必夔龙也让位于羲和的典章。在高空的霄汉上,自由裁剪。
作者介绍:
龚鼎孳,字若荆,号逸舟,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常以清新脱俗、自成一格著称,作品中常常融入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之后,正值月食之时,诗人通过月亮的变化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对美好事物失去时的惆怅。
本诗以月食为引子,借用自然现象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开篇“谁使清光卷”,即引发了人们对明月被遮掩的思考,月亮象征着美好和团圆,月食则暗示着这种美好的失去。接着通过“浓阴难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惋惜。
“昨夜香风飘桂子,沾湿泪珠还泫”,这一句通过嗅觉和触觉的结合,渲染了中秋节的氛围,同时也引发了诗人的思绪与情感,仿佛在桂花的香气中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
后半部分“任漫漫银河如墨,断云如扁”,则展现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诗人似乎在孤独的夜空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表达了对宇宙浩瀚与人生渺小的感叹。最后一句“霄汉上,自裁剪”,则寓意着诗人对命运的把握与自我选择,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哲理反思,使其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横笛短箫催急鼓,惊起五更邻犬”),比喻(“漫漫银河如墨”),以及设问等,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失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的坦然与自我掌控的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谁使清光卷”是什么意思?
“昨夜香风飘桂子”中提到的“桂子”指的是什么?
诗中“素娥独立凭幽显”中的“素娥”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