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0:14
原文展示:
鸣籁萧森万木声,浓岚环合乱峰青。楼台矗处双溪会,雷电交时一剑灵。晓市人烟披霁旭,夜潭渔火斗寒星。画屏曾指孤舟看,今日孤舟在画屏。
白话文翻译:
万木在风中发出萧瑟的声音,浓密的雾气环绕着青翠的山峰。楼台高耸之处,两条溪流交汇,雷电交加时,一把剑显得格外灵动。清晨的市场上,人们的生活气息在明亮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热闹,夜晚的潭水中,渔火与寒冷的星星相映成趣。曾经在画屏上指点过的孤舟,如今真的出现在了画屏之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延平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蔡襄旅途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延平津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延平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现力。诗中“鸣籁萧森万木声”和“浓岚环合乱峰青”描绘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楼台矗处双溪会”和“雷电交时一剑灵”则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壮丽与灵动。后两句通过对清晨市场和夜晚渔火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最后以“画屏曾指孤舟看,今日孤舟在画屏”作结,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延平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鸣籁萧森万木声”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山林的静谧与生机 B. 市井的热闹 C. 夜晚的宁静 D. 雷电的壮丽 答案:A
“楼台矗处双溪会”中的“双溪会”指的是什么? A. 两条溪流交汇 B. 楼台高耸 C. 雷电交加 D. 渔火与星星相映 答案:A
诗中“画屏曾指孤舟看,今日孤舟在画屏”表达了什么? A. 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B. 旅途的孤独 C. 自然的壮丽 D. 市井的热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