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6:17
直庐特许北门开,视草新恩擢上才。
初地传衣将百岁,昔贤倚笔已三回。
兴元赦制加颜读,泽潞军书运掌裁。
润色王言良不易,岂惟前路近中台。
直庐特别允许北门打开,望着新草,感恩于新任的才俊。
初次传递衣物将要百岁,古代的贤者依靠笔墨已三次。
兴元年间的赦免制度增添了对颜值的重视,泽潞的军书掌握在我手中。
润色王的言辞是非常不容易的,难道前方的道路仅仅是通向中台吗?
作者介绍: 管世铭,清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时事,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当时政治与文化状态的思考,借“直庐”之名,寄托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典故,表达出一种对新生的渴望与对传统的尊重。诗的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开放和欢迎的气氛,北门的开启象征着新机会和新生事物的到来。接着提到的“新恩擢上才”,不仅是对时事的关注,更是对人才的重视。
“初地传衣将百岁”一句则引发了对传统的追溯,诗人借此表达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同时也暗示着历史的延续性。后面的“兴元赦制加颜读”则是对当时政治的反思,显示出对社会制度的关注与批判。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强调了润色王言的不易,暗示着在前行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现实的挑战,更要尊重和传承历史的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集中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体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直庐”象征什么?
诗人对“昔贤”的态度是?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对,管世铭的诗注重对个人与历史的对照,展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表达。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而管世铭则更关注于文化的传承与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