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0:45
中书已罢张九龄,
太守不识颜真卿。
黄虬跳梁虫狐死,
仓皇蜀栈青螺行。
白衣父老前迎跸,
羽骑林端出复没。
宫人憔悴下雕鞍,
手摘园瓜供帝渴。
更无羯鼓打梁州,
铃语郎当听未休。
剑门直上一千里,
风尘澒洞天颜愁。
后队观者忽如堵,
锦袍年少腰玉琥。
元礼力士非其俦,
疑是王孙英且武。
咄哉王孙儋耳龙,
奉天之辱将毋同。
这首诗描绘了唐明皇去蜀地的情景。张九龄辞官,蜀地的太守却不认识颜真卿。黄虬(比喻小虫)在跳跃,虫和狐狸都死去,蜀道崎岖,青螺在行走。白衣的父老们在前面迎接皇帝,骑着羽毛装饰的马队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宫女们因为劳累而憔悴,从雕鞍下走来,手中摘取园中的瓜果以解渴。更没有羯鼓声响起于梁州,铃声悠扬却似乎还未停止。剑门山直上千里,风尘扑面而来,令人心中愁苦。后面的观众忽然聚集成堆,身穿锦袍的年轻人们,腰间佩戴玉琥。元礼和力士们并不在同一层次,令人怀疑这些人是王孙之流,既英俊又有武力。叹息啊,王孙儋耳龙,奉天而来的羞辱将不能同日而语。
管世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历史和政治情景,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角,展现社会风貌。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背景为唐朝明皇李隆基南巡蜀地的历史事件,诗人借此描绘了盛世的繁华和与之相对的艰辛,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题明皇幸蜀图》是一首描绘唐代明皇南巡情景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盛世与艰难的对比。诗的开头提到张九龄的辞官,说明了政治上的变迁,接着提到太守不识颜真卿,暗示了历史人物的遗忘和时代的更替。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迎接皇帝的场面,白衣父老的热情和宫女的疲惫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民众对皇帝的期待与宫廷生活的沉重。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剑门之行的描写,展现了蜀道的艰险,风尘仆仆传达了旅途的辛劳与愁苦。后面的观者如堵,锦袍年少的描写,既是对盛世繁华的描绘,也暗含对年轻一代的期待与质疑。最后,咄哉王孙儋耳龙一句,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对当权者和王族的讽刺,反映了诗人对权力与人性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清代文人对唐代盛世的怀古情怀和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与社会批判意识。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揭示了权力、民生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传达出一种对人性、权力与历史变迁的关注。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张九龄”是指:
A. 一位皇帝
B. 一位政治家
C. 一位书法家
D. 一位文学家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黄虬”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中“剑门”指的是一座城市。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