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3:3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3:31:26
秋夜雨
—— 弘历 〔清代〕
淅沥声中玉枕支,新凉几许费嗟咨。
湿淋蛩怨阶旁藓,冷逼乌眠苑外枝。
秋垄乍欣滋麦候,茅檐还虑授衣时。
由来治理惭三五,不寐中宵展转思。
在淅沥的雨声中,我的玉枕显得沉重,新来的凉意让我不由得叹息。
湿漉漉的秋虫在阶旁的青苔上哀怨,寒气逼人,令人难以入眠。
秋天的田垄让人高兴,麦子即将成熟;但茅屋的屋檐下,我又担心衣物不够保暖。
自古以来,治国理政的重任让我感到惭愧,夜深人静时我辗转反侧,思绪万千。
“由来治理惭三五”中的“三五”指的是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理想标准,表达了诗人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自责与焦虑。
弘历(1711年-1799年),即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尤其重视文人和艺术的发展。
此诗创作于秋夜,正值农忙之际,诗人感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冷意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其对治国理政的深思。
《秋夜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表现了诗人在秋夜雨声中的惆怅与思索。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清冷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头两句“淅沥声中玉枕支,新凉几许费嗟咨”,通过“玉枕”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奢华与孤寂的对比,表达了在凉意中引发的感慨。接下来的“湿淋蛩怨阶旁藓”,不仅描绘了秋虫的哀怨,也反映了自然界的湿冷氛围。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农田的描写,显示出诗人对丰收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衣物不足的担忧,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无奈与挣扎。最后一句“由来治理惭三五”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治国理政的自责与反思,显现出一种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内心的波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感,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孤独与挣扎。
诗中提到的“玉枕”象征什么?
“冷逼乌眠苑外枝”中“冷逼”的意思是?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